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5月01日

上好高中文学作品赏析课的途径

○ 黄平民族中学 杨凯婧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讲文学作品,读非常重要,只有通过反复阅读或朗读,才能更好地进入作品世界,让学生在感受、体验和想象中得到熏陶,从而提升审美能力。诗词教学更加要求阅读主体的融入,讲求氛围的浸润,没有阅读的引导,那作品的韵味是出不来的。 一堂课要讲得好,设计自然要精到。但怎样才能做到,恐怕还得靠老师的学习积累,厚积薄发,有足够的学养,才能提高教学水平。

首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真正实现教与学的互动,课堂气氛才能活跃。课一开始老师先朗读作品,让学生对作品有初步印象;随后又由学生朗读两遍,一遍是个人读,一遍是集体朗读,每读一遍老师都提醒学生注意自己的感受;接着学生发言,谈自己对诗歌的印象,较多的是“凄清”“迷惘”“寂寥”等,大都是摘取诗中某个词语来表达;然后老师及时抓住学生的感受,逐步往诗作的基调与氛围上引导。这些引导很自然,因为紧密结合学生的第一阅读印象。这样,学生不知不觉地沉浸到诗作的氛围之中,阅读、感受和理解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例如,《雨巷》一文的教学,课堂上教师既要放得开,又不面面俱到,要解决的问题比较集中,整体安排要干净利落,井井有条。课堂前半部分反复阅读课文,从中穿插引导学生感受诗作氛围,然后顺势提出探讨“美的原因”;接下来用细读的方法,重点分析油纸伞、丁香等意象,讲得很深入,又能结合学生的体会,把学生的想象力与感受力引发出来了;最后则提升一步,重点解说形成诗作美的主要原因——意境之美,并说明意境在诗歌创作与欣赏中的作用。这就把《雨巷》的艺术特色勾勒出来了,同时也让学生了解诗歌中意境之美的重要。

其次,注重新课标提倡启发式教学。所谓启发式,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善于抓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见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和探讨逐步加以解决,从而使感受力、理解力与表达能力都得到提高。例如,《雨巷》一文的每一段都不断引发学生感受与思考,怎样引导提问、怎样层层推进很有讲究。所提的问题要深浅适当、有层次感,且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让学生有兴趣。如讲到油纸伞这个意象,老师问学生联想到了什么,学生说想到电视剧《白蛇传》中的许仙就是常打着油纸伞的。于是老师顺势让学生从朴实、古老等方面去体会油纸伞这一意象所唤起的感觉。油纸伞其实是比较传统的日常用具,也比较优雅,很适合《雨巷》的氛围。不妨让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把油纸伞换成塑料雨衣,那味道就两样,诗味就会失去了。所以应当让学生全身心去体验,才能发现诗歌的美,从而扣住教学基本要求,实现教学目标。

第三,应当重视阅读的第一印象。讲诗歌一定要非常重视阅读,只有反复阅读,才能沉浸到作品的氛围中,获得自己的感受。要求学生把握并说出各自读诗后的第一印象,启发学生学会如何去接触一首诗,特别是带有象征与朦胧色彩的现代诗。应当向学生提示,第一印象的获取必须通过整体感受。读一首诗,不要一开始就字斟句酌,不妨在整个作品一气读完后,体会一下其中给自己最突出的感觉是什么。这第一印象是分析欣赏一首诗的前提与基础。文学课讲究情感培养和审美能力的提升,感受和印象的引发是题中应有之义。从课堂效果来看,学生是有他们的阅读印象的,如果老师能就此强调这个前提对诗歌欣赏的重要,并引申一步,让学生了解这是一种读诗的方法,那教学效果就会凸现出来。例如,读了《雨巷》一文一至两遍后,老师简要介绍戴望舒的创作前后变化以及《雨巷》写作的时代背景,其中特别谈及《雨巷》和1927年大革命失败的时代背景关系,这说明一首诗的成功在于它可以激发不同的想象与体验,对《雨巷》的理解不应是单一的。例如,应当以阅读的直观感受或第一印象为基础,点明象征性诗歌有多义性,诗歌欣赏不宜直解,读诗要注意感受和把握意境。总之,几条主要的阅读经验最好都能提炼和突出出来,作为一种必要的知识,提醒学生注意掌握。

第四,注意句子双音煞尾。一般来讲,单字音或者三字音煞尾,会显得轻快,形成吟唱式。而双字音煞尾,则比较平缓,呈现悠悠诉说的调式。《雨巷》42行中有32行为双音煞尾,因此造成一种平缓舒展的效果。双声叠韵也是造成《雨巷》音乐美的一个方面,这首诗的语音缠绵黏着,有徘徊意味,就与此有关。以上诸多方面,是形式问题,也是形成意境的条件,古诗不分行排列,靠音韵句读。现代诗的特点之一就是分行。例如,《雨巷》第一节其实就是两句话,中间只有两个逗点,可以让学生试验一下,如果不分行处理,而采用通常的习惯将这两句话排列在一起,那就完全是散文,而不见诗味了。“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这就可以让学生发现分行也大有讲究,可以产生诗的韵律,这正是新诗的特点之一。有这些储备,这首诗形式和手法上的特色,让学生了解诗歌美形成的秘密,从而激发学生读诗写诗的冲动,提高教学质量,达到办学效果。

--> 2022-05-01 1 1 黔东南日报 c186534.html 1 上好高中文学作品赏析课的途径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