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凯里市第三中学 杨 敏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高中阶段各学科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推进课改。同时,各高考科目的试题也在创新,体现新课改的理念。高中历史学科高考试题中的第42题开放性试题就充分体现了新课改。本文简要分析了高考历史开放性试题的解题困境,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进一步为学生解答高考历史开放性题型提供重要参考依据,以此提升学生的得分率。
新课改对学生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高考历史题目新课改体现得最鲜明的就是开放性试题。本文试结合历史高考试卷开放性题型,试图解决学生解答试题困境,探讨相应的解决策略,帮助学生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的提出
1.研究背景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考各学科都注重学生思维实践和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在开放性试题中鲜明地体现出来。该题目自2013年来以图文、表格等形式出现在全国卷文综题中,并成为一个固定的考题,该题目蕴含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但是,在平时教学中发现学生在这一题的失分率较大,答题找不到切入点。对此,在新课改背景下有必要对该题目进行系统研究。
2.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此课题的研究,有助于深化课改理念在历史学科中的渗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认识和运用,从给定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来论证相关问题;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在文综42题的得分率。
二、分析学生在该题作答中存在的问题
在平时教学中,通过认真对学生答题卡进行分析,总体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审题不准确,跑题和偏离作答要求者较多;所拟标题不够明确;无法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论题与所选史实无逻辑关系,甚至出现很多史实性错误;答题格式不规范,只是简单列举,而无深层论述;语言组织能力欠缺,字迹书写不工整等。
三、题型总结及解题思路
(一)第一种题型:论证他人观点
1.设问用语:阐述你对某人观点的看法。
2.解答思路:认真仔细阅读材料,审清材料中的重要因素,如事件、时间、人物、地点等,最大限度地汲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来确认他人观点,对他人观点表明立场。关注材料的标题和出处,这些地方往 往能体现出材料的中心思想。在理解的基础上概括归纳出符合题目要求的观点或主题。如果材料可以概括出多种观点或多个主题,就根据自身掌握史实的多少,来选择自己论述起来比较得心应手的观点。但要注意观点和主题的鲜明性、精炼性,千万不能对原材料照搬照抄。
(二)第二种题型:发现历史问题类,解决问题
1.设问用语:提出信息,并说明;指出趋势,并说明。
2.该类型题目常以图表或者漫画的形式呈现。
3.解题思路:解读题干,明确答题指向,找到要说明的问题,解读材料,从图表或者漫画中提取有效信息,处理信息,整理答案,答案布局要序号化、段落化、要点化、言简意赅,切忌过度解释材料或者教材内容。
(三)第三种题型:自拟论题并加以论述(独立提出观点并论证)
1.设问用语:根据材料并结合限定范围自拟论题,加以论证。
2.答题思路:注意审答题限定范围和给出的核心词,根据材料呈现的主要信息结合核心词拟定论题,所拟论题要鲜明,同时要符合当今主流价值观。结合材料给出的论证角度,选择1到2个史实加以论证自己的观点,注意所选择的史实要与论题之间存在严密的逻辑关系。
(四)第四种题型:提取文史情节,说明它反映的历史现象并简要概述和评价
1.设问用语:以文史材料出现,从材料中找到一个情节,说明其反映的历史现象,用所学史实简要概述和评价。
2.答题思路注意审答题限定范围,认真阅读文史材料,勾画关键词句,从材料中找出并概括一个文史情节,联系所学知识指出该情节反映的历史现象(明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概述简明扼要,评价全面准确,注意引用的材料和所学知识都要与历史现象之间存在逻辑关系。
四、教师转变角色
由于应试教育使得教师和学生采用传统式的教学模式和机械式的学习模式,导致很多学生不能真正理解开放性试题的本质内容。因此,在新课改革背景下,为了适应新高考发展的要求,教师不能一味地死教书,教死书了,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从传授型教师向指导型教师转变,从讲授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
在教学中,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是审题引导,要注意题目给出的答题限定范围和辨别题目类型。第二是读材料,找出关键词和答题的角度。第三是论题拟定要明确,且符合主流的价值观念。第四是对材料和所学史实有选择性地引用,注意所选内容与观点之间要存在逻辑关系,而不是简单史实的堆砌。第五是注意答题格式的引导,根据每种题型做出相应的规范。第六是注重每种题型的答题思维引导。最后,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列出常考点,加以思维引导和答题训练以提高得分率。
五、结束语
高考历史开放性试题主要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因此,需要教师积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明确了解开放性试题的特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历史学科综合素养,全面提升学生的历史答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