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5月01日

试论小学数学课堂学生“开放性思维”的培养

○ 镇远县城关五小 李艳玲

思维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开放性思维”,其目的在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种要素相互作用又相互制约的过程,明确自己的角色身份,恰到好处地根据教学目标、教材特点、课的类型、学生实际和学校条件,灵活地、综合地选择各种不同的教学途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以此来全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进而让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掌握思维方法,发展思维能力。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开放性思维”的意义

小学数学教育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创造性工作,在这项工作的推进与升华的进程中,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扮演多种角色以达到教育目标的实现。很多人习惯性认为,教师只不过是带学生入门的向导,殊不知这个向导的多重身份所导致的角色累积叠加,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简单转换和随意置换,它更需要与教学思想、教学方式等非实体要素动态循环系统的辅助。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开放性思维”的实践

(一)“开放性思维”的内涵

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开放性思维”,重在完成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实现课堂教学的创新发展的目标,以及构建和打造“课堂生命力”,让学生参与课堂,给予他们更多的机会,抓住学生的心理,以具体形象的内容,生动活泼的直观教学形式,帮助学生大脑中产生感觉、知觉和表象,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同时,课堂教学也要努力体现每个学生都参与探讨测量的过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给予学生评价。唯有这样,学生才会更加地融入课堂;学生的数学成绩和水平才会有所提高。

(二)“开放性思维”的运用

“开放性思维”的内涵体系的建立与建构,首先应体现在传输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开放性数学知识的传授、社会发展规律教育和思维的培养。其次要能够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开拓他们的思维和视野。最后要善于打破学科学习的封闭状态,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的、开放的学习环境中,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

例如“目标倾斜法”,创造和设计一些新颖有趣的游戏与竞赛活动,把枯燥乏味的计算练习变成丰富多彩的游戏与竞赛活动。学生的天性就是玩耍游戏,这样的活动题材是他们所喜闻乐见并情有独钟的,很多本来缺乏学习数学兴趣的孩子,通过参加这些活动,兴趣逐渐浓了,情绪高了,思维活了,反应快了,然学生在“玩”和“乐”中获取知识,增长智慧。

再如,把全班同学按人数分成多个学习小组,每四个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学习小组指派一个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任学习小组长,每当个别学生产生惰性,小组长就会出面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就不会给小组拖后腿,小组的学习动力会一如既往地保持,这样就不会给班级拖后腿,

(三)“开放性思维”的效果

“开放性思维”课堂教学的效果就在于把数学教学与教育学、儿童心理发展的条件和资源充分结合,占到一个在更高层次上研究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法问题的台阶,从而能够更好地帮助教师拓宽视野,打开思路,提高教学法水平。

例如上述案例中,当这个小组维持一段时间后,小组整体水平上升效果显著,笔者又会打乱学习小组,重新分成行动学习小组。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共鸣,维系不同小组之间不同类别、层次学生间的学习方法借鉴和学习经验汲取,发挥优势和长处,根治不足和缺点。最后,通过一系列参考和摸索,笔者又把学习一般的学生组成一类小组,而学习优秀的学生组成一类小组,这种“优中选优、差中选优”的方法,又会激发起全体学生学习数学课的动力和热情,每个人都会从中感受到自己的不足和差距,同样也会找到提升和改进的办法与途径。

三、结语

“开放性思维”模式的营造,启发了学生思维,促使学生主动探索规律,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给每一个学生充分自由,使个人的能力、兴趣和爱好得到更好发展。这样一个为学生创立的开放性课堂,不仅让学生和教师科学合理地互动,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习数学知识,培养数学思维。也使得数学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接受知识的水平来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自己喜欢的自由空间里设立情景,激发起他们的求知欲。在笔者看来,这种师生之间的充分互动,让教师有效地针对学生的理解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进度,让学生充分理解教师的用意和思想,快乐地学习,从而培养正确的数学思维。

--> 2022-05-01 1 1 黔东南日报 c186537.html 1 试论小学数学课堂学生“开放性思维”的培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