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江县加鸠镇中心小学 吴位兰
学校是教学研究的主场,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促进教学相长是教学研究的直接目的。本文尝试从校本教研的角度入手,探究建设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途径。
一、小学语文校本教研的特征分析
小学语文校本教研具有以下特征:一是科学性。小学语文是一门培养学生阅读、表达能力的学科,为了更好地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仅仅将目光着眼于课程标准和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小学语文教师还应注重校本教研,因为只有使小学语文校本教材与学生的心理特征相适应,才能更好地实现相应的教育教学目标。二是灵活性。语文校本教研工作的开展必须始终以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为基本依据,教材是开展教学工作的基础,但其并非教学的全部,要想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还需进一步对语文教材进行拓展和延伸,从而进一步丰富语文教学内容,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三是时代性。结合当前教育教学发展现状来看,素质教育将会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教学重心,而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就必须避免教学形式的千篇一律,必须研发具有时代特征、地方特征的校本教材,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建设奠定良好基础,展现校本教研的价值。
二、基于校本教研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一)立足教师,提升教师校本教研能力
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导者,校本教研活动应包含哪些内容,该从哪些方面入手,都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学情先行分析,制订科学的教研计划,并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落实。因此,基于校本教研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建设首先应关注教师。首先,学校要明确校本教研的绩效和激励机制,明确参与校本教研教师的工作任务,加强教师参与相关工作的意识。校本教研是一项复杂且艰辛的工作,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以传统的“听课——说课——评课”教研活动为例,参与活动的教师必须对说课内容有深入了解,尤其是说课的教师,其可能要提前制作教案、备课,以保证说课效果,而听课教师同样需要对说课的教学内容以及说课教师的教学习惯等进行细致分析和研究,这样才能保证校本教研活动顺利落地,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建设提供坚实的保障。其次,为教师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培训。校本教研切忌盲目,在教研活动中,学校要与相关专家学者及时对接,邀请他们入校为教师提供专业指导,帮助教师明确自己在教研方面的短板,推进校本教研不断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二)立足学生,保证教研内容科学合理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因此校本教研还必须有学生立场,结合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求,保证教研内容和形式的科学合理。首先,在具体的校本教研过程中,教师要了解学生要学、想学、需学的是什么,结合学生表现出来的学情,不断调整并优化教学目标,深化教学效果,建设高效课堂。以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课文《四季之美》为例,这是一篇散文诗,描写的是四季最美的景色,在“听课——说课——评课”环节,笔者发现许多教师会将教学的主要目标放在“感受和领会四季之美”上,应当说这个目标是合理的,但对学生个体来说,每个人感受到的四季之美是不同的,如有的学生喜欢秋季,觉得秋天果实累累,自己能吃到各种好吃的,秋天有着丰收之美;而有的学生则喜欢春季,因为春天百花齐放,有着生机和芳香之美……因此,将教学目标确定为“感受和领会四季之美”就有些过于宽泛了。其次,开展校本教研,教师还应明确学生如何学,学到何种程度,这样在落实各项校本教研活动时,教师才能心里有数,然后对现有的校本教研目标和内容进行调整,进而打造高效课堂。
(三)着眼实践,丰富校本教研形式
长期以来,“听课——说课——评课”是教研活动的重要方式,但单调的教研形式可能会导致教师的教研收获停留在认识和经验层面。因此,基于校本教研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建设必须落实在实践中,丰富教研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将更多主体吸纳到教研活动中,如家长,教师可让家长指出校本教研的不足,纠正校本教研的方向,这样才能真正将校本教研的成果应用于高效课堂的建设之中。总之,校本教研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开展校本教研需要考虑学校、学科以及学生的实际学情。语文教师要不断充实自我,积极参与校本教研,在探索中提升自我,造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