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江县下江中学 吴声玉
地图既是初中地理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对教学内容的一种拓展形式。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则成为学生地理综合素养发展的必要内容,地理科任教师利用课程中的地图资源,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十分重要。笔者在教学中就如何提升学生的读图能力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现与同仁分享如下:
一、理解地图基础要素,提取信息
首先,教师应帮助学生理解地图的三要素,即“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弄清楚比例尺,学生才会对地图中的距离有实际概念。弄清楚方向,学生才会知道地图内容的空间方位关系,形成空间概念。掌握各种图例,学生才能正确地解读、提取地图中的信息。读懂了注记,学生才能尽快地找到读图的切入点,快速发现自己要寻找的内容。因此,帮助学生理解地图的三要素是读图的前提条件。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地图中各种颜色代表的具体事物,帮助学生掌握分层设色地形图的读图方法。这类地图在初中地理中出现的次数很多。通常来说,蓝色代表海洋,绿色代表平原,不同深浅的黄色表示低山丘陵,棕褐色表示高原山地等。最后,教师要让学生明白颜色差异和地势之间的差异。等高线不同,绿色越深,则代表该区域地势越低,而棕褐色越深,代表区域地势越高。掌握了这些基本的地图构成要素,学生才能准确地掌握地图中内容的位置关系、空间布局和层次结构。
二、明确地图用途,牢记各类读图方法
初中地理中的地图类型是多样的,其包括经纬网地图、等高线地图、地形剖面图、气候分布图、轮廓图、行政区域图等。地图的类型不同,其读图方法也各有差异。地理教师要将这些地图分门别类,梳理探讨出各种地图的实用读图方法,将其一一教授给学生,让学生在读图时做到思路清晰,方法明确。例如,在指导学生读等高线地图时,教师应该教会学生“五读法”,即一读数值,同线等值,相邻两条等值线数值相等,或相差一个等值距。同时,读数越大,海拔越高;读数越小,海拔越低。二读延伸方向,即等高线延伸方向代表地形走向。三读弯曲状况,凸向数值大的为山谷,凸向数值小的为山脊。四读疏密程度,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越密,说明这个地区内的海拔相差越大,地势越陡。在教学各个省区的轮廓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不同省份地区的形状进行类比,从图上读出每个省级行政区的轮廓和形状。例如,我国云南省的轮廓就如同开屏的孔雀,广东省如同大象的脑袋,黑龙江如同起舞的天鹅等。学生通过这种将地图类比成常见事物的方式,能强化形象记忆,加深印象。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使用各种地图,帮助学生掌握不同地图的功能和作用。学生掌握了读图方法,就会自然而然地在生活和学习中使用地图,其读图的数量和质量也会逐渐提升,读图能力也自然可以得到有效提升。
三、注重地图手绘,丰富学生空间感知能力
俗语“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对地理地图进行深入了解,可以通过让学生绘制简单的地图增加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以及想象力,并在绘制过程中将地图中所标注的有效地理信息进行相关记录。例如,在学习《非洲》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快速了解非洲在地球上的位置以及非洲的地形、河流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去对非洲地图的分析,还可以使用地图手绘的方式,让学生对非洲地图上几个重要的区域进行绘制。绘制地图的重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读图分析过程中所感知的信息进行有效复述,理清地图中所表现的内容与逻辑关系,构建属于学生自己的地理知识架构,让记忆更加牢固。
想要读懂初中地图,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既包括地图外部的地理知识,也包括地图内部的基础知识。教师要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夯实读图基础,教会他们了解各类型地图的用途以及读图的方法,才能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