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5月06日

凯里市:

“三员”引领乡村产业振兴

本报讯 (通讯员 凯组) 近年来,凯里市以“支部领村、党员领跑、市民领地”为抓手,推动城市人才、资本、技术等要素向农村聚集,引领乡村产业振兴。

支部领村,做产业振兴“谋划员”。优化“片区党委+村党总(支)部+产业党支部(党小组)+寨组党小组”组织体系建设,采取单独建、挂靠建、兼合建等方式和“党建+”模式,不断拓展农村党组织覆盖率。同时,深化“党社联建”“村社合一”,推进产业链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通过组织联建、股份联融、村企联手、供给联盈“四联”模式,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目前,带动发展合作社400余家,实施种养项目200余个,建立有机蔬菜、有机茶叶等高效农业示范园30余个,50个党建产业扶贫园贸工农、产加销一体化不断推进。

党员领跑,做产业发展“指导员”。依托特色产业构建“四位一体”包抓责任体系,即每个产业示范基地由1名县级领导干部抓联系、1名乡镇党员干部抓服务、1名专业技术人才抓指导、1名党建指导员抓党建,环环扣紧责任链条。探索在全市产业比较集聚的16个镇(街道)设置片区“人才宜站”,把全市各领域人才“组团式”匹配到站开展智力支援。建立市领导包片、各级党委(党组)书记党支部工作联系点和党员进村结对帮扶制度,为乡村产业造血。目前,全市34名县级领导干部、32名党委(党组)书记已建立联系点,5448名党员干部与20870户贫困户开展结对帮扶,14个片区“人才宜站”930名“专家”接待对接洽谈、交流研讨、咨询培训等服务,18名省、州特技特派员全覆盖服务全市81个脱贫村。

市民领“地”,做产业骤变“探路员”。实施万名市民到村做实事活动,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乡村振兴参与机制。同时在部分乡镇开展“认领一块地·助力乡村振兴”市民到村活动,按照三个党支部“认领”1个地块和1种作物,党员在支部“责任田”里守土有责、精耕细作,通过党员带头、示范带动的方式,引导具有一定经济基础或职业技能、追求田园生活情趣、向往乡村生活方式的城镇居民,到村“认领”土地,或以租赁、合作等方式,盘活闲置资源发展康养、农庄及特色产业,并授予“荣誉村民”待遇。如,舟溪镇组织党员干部、部分市民开展“认领一块地·助力春耕生产”活动;曼洞村面向社会征集苗寨标志,并对评定的作品作者授予“荣誉村民”称号,130名市民投稿参赛;组织城市网红主播田间地头带货120余次,集中开展农特产品和中药材直播带货3场次;打造云谷田园青少年科技劳动教育实践实训基地,参加研学的城镇青少年达3150人次。

--> 2022-05-06 凯里市: 1 1 黔东南日报 c186647.html 1 “三员”引领乡村产业振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