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5月07日

如何指导小学数学低年级学生的课前预习

○ 从江县翠里乡中心小学 潘文章

课前预习是学生对新课学习前独立地对新内容进行准备性地学习,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和序曲。预习是培养学生探索精神的过程,是学生体验成功快乐的过程,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过程。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预习,并对学生预习进行必要指导,使其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一、教师要向学生讲清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一是教师要重视学生的预习。预习是学生自主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低年级学生自学意识和自学动力的幼芽,也必须在开放的学习活动时空中才能得以勃勃生长,而自学的第一步就是要学会预习。二是教师还应让学生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教师既可以从理论方面给学生讲讲预习的好处,还可以在具体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向学生渗透预习的重要作用,并鼓励他们预习数学,逐渐让他们体会到预习习惯的形成对自己的终身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教师可以上几届数学成绩好的学生为例,就是因为上几届优秀学生善于课前预习而取得好成绩,鼓励他们好好预习、学会预习。

二、教师可挖掘生活素材,精心设计预习问题

笔者认为预习作为一种活动方式,在新课改理念的背景下,能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和学习方法,自主探索,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促进学生的发展。传统认为,预习是中、高年级学生的事,而低年级的学生不会预习。其实不然,别看低年级学生年龄小,他们也有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最重要的是教师怎样去布置课前预习。例如,《认识人民币》一节课,学习《购物》时,可出示例8的课前预习布置。教师这样说:“大家都喜欢逛超市,知道购物时离不开什么吗?(钱:人民币),你们平时注意过它吗?请你仔细观察,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怎样换算钱?今天你就和爸爸妈妈去购物,怎样看商品标价,由你自己付钱,回来后填写购物单。请爸爸妈妈带领你们去啊,千万别自己逛超市啊,下一节课进行汇报展示。”这样的预习布置能够联系学生生活经验,预习任务明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又能培养学生喜欢数学的情感,调动了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学生明白该做什么怎样做,同时也注意到对预习情况进行言辞激励性的评价。

三、教会学生预习时要标记疑难问题

在学生预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疑难问题,这时就要教会学生把这些问题归纳总结,写出不理解的地方在哪里,想不通的地方在哪里,然后学生可以带着这些问题听老师讲课,着重听老师的解决方法和思路逻辑。这样一来,学生的知识印象就会比较深刻,理解问题就会更加透彻。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除了有赖于教师的“善导”这一外因外,更有赖于学生学习这一内因的调动。这内因即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情感,预习能把学习推到一个全新的求知领域。

四、教会学生预习的一些方法

在进行图形教学时,教师可布置“找一找、做一做”方法预习作业。要让学生在课前走进生活,联系实际找一找、画一画、拼一拼、剪一剪、玩一玩,在做中学。虽然学生自学到的知识可能较为表面,但也初步接触、感知了教材内容,为课堂上的自主学习准备了条件。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之前,要求学生回家后先观察家中不同物品的形状,再结合书本的主题图找形状一样的物体,最后动手分一分、搭一搭、玩一玩。教师抓住学生好动爱玩的特点,使之在享受到学习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回答日常生活问题的成功喜悦的同时,又开拓了自主学习的空间。活动是孩子的天性,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不仅对数学学习产生了兴趣,还很自然地理解和掌握了数学知识。

当然,还有很多指导方法,这里就不一一赘述。

--> 2022-05-07 1 1 黔东南日报 c186740.html 1 如何指导小学数学低年级学生的课前预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