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5月07日

浅议劳动教育对劳动观念的培养

○ 锦屏县城关二小 龙 彬

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势在必行。那么在新时期我们应该如何开展劳动教育,让孩子形成良好的劳动观念呢?

一、从小事做起,让劳动教育贯穿成长全过程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社会活动,而社会活动又离不开劳动。孩子良好劳动观念的培养,必须从小进行教育,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能让孩子做“力所难及”的事。于是,家长可以让孩子从“服务自我”开始灌输劳动教育,让孩子不知不觉中养成“己事己做”的行为习惯,并在此基础上鼓励孩子为家人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形成良好的劳动观念。

二、科学引导,养成良好的劳动观念

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需要科学正确的引导,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进行强化,让他们自觉主动地接受劳动教育,并在孩子的成长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劳动观念。作为家长,孩子上学前应该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要求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教师通过劳动教育,学习热爱劳动的先进事迹,组织开展劳动实践活动,让孩子们自觉养成热爱劳动的思想观念。

三、劳动观念“日常化”,鞭策鼓励促成长

当前,社会在不断进步,而劳动观念却日渐淡薄。特别是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父母、爷奶心中的宠儿,从小就享受着“皇帝”“公主”般的生活,从小缺失劳动教育,没有劳动观念意识。一位将军曾说,我能指挥千军万马,却指挥不了自己的孙子。因此,家长在家可尝试着将劳动“任务化和日常化”,并把洗碗、叠被子、整理自己的东西等说成是“任务”。教师在校安排学生值日,每周评选一次 “劳动之星”进行鼓励,在家、校共同教育之下成长。

​四、劳动苦心教育,观念耐心培养

劳动观念的养成,要求家长和教师的辛勤付出,时刻做好孩子们的榜样。只要勤快点,家里一定能收拾得井井有条,只要懒惰点,家里也能弄成一团糟。孩子的劳动观念的形成,与我们长辈息息相关,我们应对他们苦心教育、耐心培养,才能把孩子们培养成为热爱劳动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古语云:“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只有家庭、学校、社会对孩子们从小开展劳动教育,培养他们的劳动观念,形成良好的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才能把每一个孩子塑造成社会的有用之材,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更大的力量。

--> 2022-05-07 1 1 黔东南日报 c186741.html 1 浅议劳动教育对劳动观念的培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