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5月07日

试论幼儿教师对建构游戏的观察指导

○ 三穗县第三幼儿园 滕丽屏

建构游戏是幼儿按照一定的计划或目的来自制、操作建构物体或材料,通过思维和创作来反映现实生活,使之呈现出一定的造型或结构的游戏活动。建构游戏不仅能丰富幼儿感知和主观体验,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建构技能,还能使幼儿在协商、谦让、交换的游戏氛围中,学会分享与合作,尝试开拓与创新,体验成功与挫折,从而实现幼儿个性的和谐全面发展。幼儿教师是游戏过程的组织者与指导者,有效地观察指导孩子开展游戏,既有利于促进建构游戏价值的实现,又能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笔者现将观察指导幼儿开展建构游戏的实践形成教学心得,希望与广大同仁分享。

一、目前幼儿园建构游戏观察指导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自《幼儿园工作纲要》颁布以来,游戏作为幼儿的主要活动形式在幼儿园被广泛接受。许多幼儿园都能根据自身的条件开设游戏场地、提供游戏材料,但往往缺乏对游戏开展深入指导和组织开展游戏的价值研究。

(一)教师的角色定位和指导内容不明确

笔者通过教学实践观察发现,在幼儿建构游戏的组织指导过程中,许多教师对自己的角色定位和指导内容不明确。研究表明,教师在游戏中的角色一般分为六种,其中包括不参与者、旁观者、共同游戏者、游戏带头人、导演者等。如果教师定位不当自己的角色,游戏就会丧失原本的价值;如果教师的干预、示范过多,缺乏明确的游戏指导内容,那么游戏的质量和价值就得不到充分的开发利用。

(二)建构游戏投放的材料缺乏科学性

幼儿园投放的建构材料不能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小中大班缺少层次性;教师对不同年龄班幼儿所能达到的建构目标不清楚;教师缺乏有效的、有针对性的指导策略。在游戏中经常发现,教师能观察到幼儿建构兴趣,发现幼儿在游戏中存在的困惑问题,意识到要进行相应的指导,但是由于对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知识储备的不够,对幼儿当前行为表现的分析判断不正确,导致不能采取有效适宜的指导。

二、幼儿教师观察指导建构游戏的策略

(一)依据游戏价值,明确指导内容

由于建构游戏是幼儿按照一定的计划或目的来自制、操作建构物体或材料,使之呈现出一定的造型或结构的活动。所以建构材料种类繁多,如积木、积塑、泥沙及生活中随处可得的废旧物品等均可拿来使用。幼儿在对这些材料进行搭建的过程中,实现自己搭建的需求及愿望,体验自己与同伴共同搭建的快乐感、成功感。教师要重视幼儿的主观体验,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建构技能,更好地促使幼儿在协商、谦让、交换的游戏氛围中实现合作交往能力的提高以及个性的和谐发展。

(二)分析年龄特点,获得指导依据

教师要掌握幼儿建构游戏发展的规律和各年龄阶段建构游戏的水平与特点,才能以此为据来确定适宜的指导内容和指导方法,做到有的放矢。例如,小班主要为幼儿提供简单、鲜艳、易拼插的中大型建构材料,能够认识材料,叫出名称,并认识建造材料的大小、颜色和形状,学会延长、平铺、盖顶、拼插、围合、垒高,能有兴趣地运用它们建造物体;中班为幼儿提供中小型建构材料,幼儿应会选择和利用建构材料,运用组合、拼插、排序、对称等结构技能及平衡、配色等结构知识进行建构,能和同伴一起共同建造某一主题;大班幼儿要学会使用辅助材料装饰建筑物并和同伴合作建造,所建造的物体结构更加复杂、精细、匀称,并有一定的创造性,在主体建构活动中,对环境有一定的布局能力,能参与同伴间的商量、分工与组合的合作过程。

(三)把握游戏环节,寻求指导方法

1. 游戏前——丰富经验、创设环境

(1)生活经验是建构游戏的基础。当建构游戏的主题确定后,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和手段丰富幼儿的有关经验,这样才能保证幼儿能玩得起来。因此,教师可依据班级搭建目标和主题通过参观、欣赏、收集资料等各种形式加深幼儿对搭建内容的了解。例如,大班幼儿提出搭建“体育场馆”的主题,教师可就近组织开展参观体育场馆的活动,让孩子对体育场馆的外形产生直观印象,在随后的搭建活动中,幼儿才能自己动手再现建筑的外形特征和场馆的布局。

(2)环境材料是支撑游戏开展的条件

丰富多样的材料能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材料的投放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体现目的性。在投放材料时,教师要基于幼儿的年龄和兴趣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配备、投放建构材料,使材料与游戏目标和幼儿发展的实际水平相匹配。例如《喜羊羊与灰太狼》是幼儿喜欢的动画内容,小班幼儿从给小动物搭家延伸到要搭羊村和狼堡。教师为幼儿提供了树枝做的栅栏和各种各样的屋顶,幼儿自己带来了“喜羊羊”和“灰太郎”。适宜的材料、充满情趣的环境调动了幼儿参与游戏的热情。

2.游戏中——观察、合作、支持引领

(1)细致观察,捕捉介入有效时机

观察是教师干预的基础和基本的指导方法。观察不仅仅是用眼睛看,更重要的是用脑去思考,只看不想等于什么也没有看到。教师要对所看到的现象进行“为什么”的思考,以理解幼儿的搭建行动,然后分析:是否干预?采用什么方式干预?例如,在小班搭建活动中,教师提供了小汽车,启发幼儿搭建公路和立交桥。一段时间里,教师发现幼儿搭立交桥不是直接用立柱上搭长条积木延长的方法,而是先连成一条公路然后上面再摆立柱,立柱之上再搭长条积木连接。为什么孩子会这么玩呢?在观察的基础上,教师通过与幼儿交谈了解到,前期搭房子的过程中打地基给孩子留下了深刻的感性经验,所以出于使立交桥更稳固的考量,孩子们也想到了先在下面摆好一长排再立桥墩。找到原因后,教师尊重幼儿的想法和行为,肯定他们这样的建构作品。随着游戏的逐步深入,幼儿搭建技能得到逐步提高。

(2)共同游戏,支持获得成功体验

教师在指导幼儿游戏时,应参与到游戏中去,机智地引导游戏进程和协调幼儿之间的相互关系。例如,小班幼儿在玩“给小动物盖房子”游戏时,教师引导他们思考房子是什么样?房子里住谁?门要留在哪儿?小班幼儿搭建水平低,经验少,但喜欢模仿、喜欢和教师共同游戏。教师做幼儿的游戏伙伴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能有效地启动和谐的师幼互动行为。

(3)围绕问题,支持引导幼儿游戏

幼儿在建构过程中往往意识不到自己搭建中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帮助幼儿发现问题。例如,幼儿搭的楼房又漂亮又高,可是人怎么上去呢?启发幼儿回忆自己生活经验,引导幼儿搭建楼梯。教师通过发问,引起幼儿对某一重点或难点的思考,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从而推动幼儿游戏的成功。

3.游戏后——交流经验、分享快乐

积极开展游戏后的评价工作,能有效地促使教师深入观察、了解游戏情况,改进指导方法,提高幼儿游戏水平。评价可以是集体也可以是小组的形式,内容可围绕搭建的主题、遇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幼儿之间的合作能力等。中大班的幼儿在评价的时候要让他们来发表自己的看法,分享彼此的经验,教师也可结合自己的观察提出有讨论价值的问题。小班幼儿的评价需要借助幼儿的搭建作品,引导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有效的评价能够进一步丰富幼儿的搭建经验,激励幼儿大胆创新,使幼儿获得成功感。

综上所述,教师对建构游戏的观察指导一定要结合游戏的情境和主题,关注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和发展。教师有效的观察指导一方面推动了游戏的深入开展,提高了幼儿的游戏水平;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教师对于教学方法、技能灵活掌握的情况,体现着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在以后的建构活动中,笔者将不断探索,寻求方法,给予孩子更大更多的自由活动的空间和时间,让孩子大胆想象、操作、嬉戏,积极参与游戏活动,促使幼儿身心和谐健康发展。

--> 2022-05-07 1 1 黔东南日报 c186742.html 1 试论幼儿教师对建构游戏的观察指导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