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5月09日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生活化教学

○ 凯里市第十三小学 刘光秒

小学数学是义务教育阶段重要的基础性学科。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解决实践中数学问题的能力。数学知识与生活现象有着非常直接的关联性,数学教材中有很多生活中的案例,生活中也有非常多的数学知识。将小学数学与生活结合起来,能够降低数学学习的难度,使数学真正回归生活,丰富数学的教学内容,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但在具体的数学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能非常完善地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因此,笔者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生活化教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一、小学数学生活化的内涵

生活化教学意味着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秉承生活化课堂教学视角,注重从现实生活当中挖掘、遴选教学素材,以此让学生能够将课堂之上获得的数学知识运用于现实生活当中。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节中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以此帮助学生提升对数学的认知水平和应用能力,使学生在遇到现实问题时,能够借由数学的视角去思考、应对和解决问题。结合现阶段小学数学课堂的实际教学情况来看,还有部分小学数学教师未能意识到采取生活化教学模式的重要性,而是满足于照本宣科,这样尽管能让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对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增进却收效甚微。

二、如何实施数学教学的生活化

(一)列举生活实例,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

教师应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首先要让学生具备生活化的数学思维,从而提高学生对生活中数学问题的发现能力。从课堂的引入阶段到课堂的讲解过程,再到总结、复习的过程,教师都可以列举与数学有关的生活问题。在小学数学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不注重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往往采用规范化较强的方式进行教学,其教学灵活性不高,学生不易真正理解数学知识。因此,从生活问题入手,进行数学知识教学,可以做好生活与教学的衔接工作。

例如,在教学“认识小数”内容时,笔者在课堂的开始阶段向学生讲解了这样一个生活例子:小明家需要买一张新桌子,他需要的桌子长度是两米五, 高度是一米二,请问两米五和一米二这两个数字,在数学中怎么表示呢?

学生纷纷查阅教材,立即回答出了小数这一概念, 笔者在黑板上向学生写出了这两个数的表示方法:2.5 和1.2, 并且还试着让学生来读这两个小数。本节数学教学课通过买桌子这个案例成功引入新课,随后开始讲课。为了让学生加深对小数的认识,笔者还向学生列举了生活中用到小数的许多例子,如人的身高、课本的长度、山的海拔等,所有事物的长度都可以用小数来表示和计算。

(二)充分挖掘教材,为学生营造生活化数学情境

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当中,应当充分挖掘教材内涵,并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营造生活化数学情境,使学生意识到原本在其眼中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实则蕴含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这对学生爱上数学知识的学习大有帮助。

例如,在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这一节内容之后,本班在室外开展了一次数学实践课堂。笔者带领学生来到一块空地,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用一根绳子在地上围成一个方形的场地,怎样能让这个方形场地的面积最大化?

每个学生都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根长为6 米的绳子在地上进行实践,有的学生围成的空地长为2米,宽为1米 ;有的学生直接将绳子分成四部分,围成了边长为1.5米的正 方形,然后让学生分别计算了这两个方形场地的面积分别是2平方米和2.25平方米。

当学生比较出这两种方法的差异后,笔者向学生讲述了这个案例在生活中其他方面的应用。如用同样长度的墙盖一个院子,将院子设计成正方形,可以让院子的面积最大。通过数学实践课堂,学生能真正将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 到生活中,并且在应用中验证一些数学理论,能促进生活化数学教育的发展。

(三)设计生活画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努力设计一些生活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内容时,笔者设置了这样的生活情境:三位小朋友在小区内相遇,开始聊起天来,姓张的小朋友说:“我买的铅笔真便宜,16元4支。”姓王的小朋友说:“我比你买的更便宜,12元得3支。”姓刘的小朋友说:“你们买的都没有我买的便宜,我买的铅笔8元得2支。”三个小朋友都说自己买的便宜。当画面展示后,问学生:“同学们说说哪个小朋友买得最便宜?”引导学生讨论解决这个问题。学生都积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但很多学生没有回答正确。笔者于是导入新课“我们下面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将会解决这个问题”。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有效地调动起来了。

(四) 创设生活化情境,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将抽象的数学同鲜活的现实生活密切联系起来,融入学生丰富、生动的生活体验中,让他们在真实的情境中“做数学”,从而有效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促使他们自觉主动地探究问题。

例如,在“圆的认识”教学时,笔者先用动画演示“猴子骑自行车比赛”的情境:1号猴子、2号猴子、3号猴子分别骑上正方形、椭圆形和圆形车轮的自行车,正式比赛前,先让学生猜一猜谁骑得快? 为什么? 接着播放比赛结果。 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引起了他们的思考:3号猴子为什么骑得又稳又快?车轴为什么要安在圆心上?从而激起了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五)开展生活化教学,加深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教师应采取有效策略转变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将生活和数学学习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在富有生活气息的数学课堂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探索发现问题,并引发深入的思考,从而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结构,最终获得数学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米的认识”中,教师可让学生用自己的小尺子或皮尺去量室内外的任何东西。如量讲台、课桌、黑板的长和宽,甚至可以走出教室,去丈量乒乓球台的长和宽、操场的长和宽……这样在不经意间,使学生自主加入数学探究者的行列中来,在充满生活气息的课堂学习中运用自己的学习方式去探究生活中数学的奥秘,加深了对“米”的直观感性认识,并逐步形成运用数学的意识,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技能,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

(六)学以致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育改革的本质目的之一,也是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充分重视的问题。因为学习是为学生将来能够更好、更优质、更便捷地生活所服务的。因此,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仅要会学习,更要会生活,善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成为一个被社会认可的综合型人才,而不仅仅是知识学习的“学霸”。但具体应该如何做才能使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得以加强呢?笔者的主张是:紧扣教材,学以致用。

例如,在学习了“平均数”后,可以让学生计算出全班同学的考分平均值,然后根据平均值对比各自学习成绩是高出平均成绩还是低于平均成绩;在学习 “统计表、折线图”后,要求学生将自己近几次的学习成绩、平均成绩画出折线统计图,然后根据图标能够直观地观察近几次的考试情况,检查自己是进步还是倒退。

数学是源于生活的学科,生活化的教学是突破数学重难点的方法,也是深化教学内容、达成数学目标的重要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应该认识到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搭建数学与生活的桥梁,使课堂更具“生活味”,使学生自觉地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各种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解释一些生活现象,让学生更深地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把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才能既令学生增长知识,又能学会思考和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学生的实际创新能力。

--> 2022-05-09 1 1 黔东南日报 c186805.html 1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生活化教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