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5月09日

风景这边独好

—— 读杨光磊领衔主编的《黔东南民族文艺概观》

○ 傅安辉

2021年11月在北京作家出版社出版的《黔东南民族文艺概观》,是一本关于黔东南州民族文艺全貌的新书。

该书有彩色图片48张、文字14章,对民间文艺、文艺活动、文学艺术创作、文艺研究、文艺团体、广播电视、民族文艺工作机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物名胜和文化市场进行概观。章节前面有概述,后面有附录、参考文献和后记,全书近50万字。该书由黔东南州文艺界老领导杨光磊先生领衔主编。我觉得这本书信息量大、有价值的记载多,值得写一篇书评,以庆贺其出版面世。

对于民族文艺含义的界定,《黔东南民族文艺概观》显然取其广义。民族传统民间文艺、民族题材创作文艺、民族人士创作文艺、州内与各民族有关的文艺,以及民族工艺品,都属于黔东南民族文艺。这使民族文艺的范畴更符合黔东南的实际,概观的面得到了大大拓宽,在民族文艺的认识上有了创新。

一、资源

世世代代的黔东南各族人民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民族文化艺术,通过阅读《黔东南民族文艺概观》这本书,读者可以真真切切了解到黔东南是民族民间文艺的富矿区,从而也感悟到人们为什么要把黔东南赞誉为“歌舞海洋”。排在前面的48张彩图,大多都在展示黔东南民族民间文艺资源。排在后面的文字章节,更有对黔东南民族文艺资源的统计记述。黔东南各族人民有传统民歌70多个类型130多个曲种;有民族乐器20多种;有民族传统舞蹈30多个类别80多种基本跳法;有民族民间戏剧9个种类;有民族民间传统工艺300多门。黔东南有世界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1项3处、国家级非遗56项78处,位居全国同级市州首位;有省级非遗218项307处,位居全省第一;有州级非遗329项417处。从以上统计可以看到,黔东南民族民间文艺资源的丰富性,在全国都是数一数二的,具有突出的民族民间文艺资源优势。

二、平台

阅读《黔东南民族文艺概观》可知,在民国时期,黔东南就有了发表民族文艺的阵地。例如,三穗民众教育馆的《民众画报》、镇远民众教育馆所辖实验小学的《幼芽》、岑巩县政府的《岑巩周刊》、锦屏县分团团部的《前锋月刊》、炉山县的《炉山民报》等,都曾发表过民族文艺作品。新中国成立后,黔东南州民族文艺有了健全的工作机构,主要有州文化局、州群众艺术馆、州歌舞团、州话剧团、州广播电视局、州文学艺术研究所、州文联等。州文联下设州作协、州民协、州剧协、州音协、州舞协、州书协、州美协、州摄协。还有各县市文联和其下属各协会,以及县市民族文工队、县市文化馆、乡镇文化站。正是这些组织机构的存在,保证了民族文艺事业正常发展。

黔东南不断有文艺刊物面世,几乎各县市都办有文艺刊物。比较有影响力的是州直单位1980年创办的《黔东南文艺》、1984年创办的《杉乡文学》、1988年创办的《苗侗文坛》、1992年创办的《故乡》,以及县市创办的《香炉山》《 氵舞 阳河》《苗岭》《清水江》《思州文学》《施秉文艺》《古州文艺》《天柱文艺》《锦屏文艺》等,还有《黔东南日报》《凯里报》《凯里晚报》开设的民族文艺副刊。这些民族文艺阵地,发表了不少民族文艺作品,培养了不少民族文艺新人,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为发展繁荣黔东南州的文艺事业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三、阵容

新中国成立前,黔东南很少有在全国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文艺家。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阳光雨露哺育下,特别是各民族子女进入学校受到良好文化教育之后,黔东南的民族文艺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到了改革开放新时期,黔东南更是文艺家辈出,形成了以国家级文艺家为龙头、省级文艺家为中坚力量,以及州、县、市级文艺家为基础的数以百计的民族文艺大军阵容,这个阵容里涌现出了许多民族文艺家的佼佼者。

四、成果

就辑入《黔东南民族文艺概观》的成果来看,民族民间文艺作品非常多。从建国初期到“文化大革命”前夕,黔东南州文艺工作队深入州内每一个民族村寨,地毯式搜集整理民族传统民间文学作品,州里出版了一大批民族民间文学资料集,每个县市都出版了民族民间文学“三套集成”。传统的苗侗经典民间文学作品——神话、风物传说、故事、古歌、念词、民歌、戏剧曲艺、谚语民谣,基本上都被搜集整理编入民族民间文学资料集付印,使口头流传于各村寨的民族民间文学变成了纸质的文献进入民族文化宝库,得以资政存史,永久利用。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州内各民族的传统民间文学作品大量被收入贵州省和黔东南州的《民间文学资料集》中。有的被《民间文学》《民族音乐》《南风》《贵州情歌选》公开发表,有的则被编成书目在出版社公开出版。

侗族大歌和反排木鼓舞,是黔东南民族文艺的奇葩。侗族大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反排木鼓舞在国内外演出受到人们热捧,被誉为“东方迪斯科”。还有苗族飞歌、锦鸡舞、古瓢琴舞、嘎百福、蜡染、银饰、侗族琵琶歌、踩堂舞、侗戏、曲艺、水族斗角舞等等,也都是黔东南民族传统民间文艺的宝贝。

在民族文艺创作方面,该书第七章第五节有《公开出版的文学著作》,计入98部;第九章第六节有《公开出版的文艺理论论著》,计入15部。附录里还有《改革开放三十年(1978—2008)黔东南公开出版的文艺著作》,计入118部。黔东南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品有:吴文彩的侗戏《李凤姣》和《梅良玉》(1828—1838),梁少华和梁耀庭的侗戏《珠郎娘美》(1911),滕树嵩的中篇小说《侗家人》(1981)、长篇小说《风满木楼》(1986),李万增的《民族风情版画集》(1993),龙庭才的《龙庭才歌曲选》(2005)等。

《黔东南民族文艺概观》里有一道靓丽而特殊的风景,那就是用少数民族语言译配电影,使汉语和外国语影片变成苗语侗语影片。截至2004年,黔东南州涂磁录音站共译制影片778部,其中苗语片472部、侗语片306部,为黔东南各族人民看懂电影、看好电影,以及推动黔东南民族文艺发展作出了贡献。

五、获奖

新中国成立以来,黔东南的文艺工作者在国家级、省级和州级层面拿到不少奖项,显示了黔东南州文艺事业的实力。该书第八章第四节《公开出版的艺术著作及获省部级以上奖的艺术(表演)作品》和附录里的《改革开放三十年黔东南州获省部级以上奖的文艺作品(含表演)》,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到2005年,黔东南州文艺工作者的主要获奖作了统计。其中,黔东南州文艺工作者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80项。在改革开放三十年期间(该书实际只统计1978年到2005年,共27年),黔东南州文艺工作者获省部级以上奖项77项。

六、结语

浏览这部书,就好像在阅读一本黔东南州的民族文艺志书,纵向的线、横向的类,清清楚楚,一目了然。由于这本书内容丰富,阅读时就好像走进一个琳琅满目的百货店,里面的珍品多色多彩,令人目不暇接。看了这部书,你将会对黔东南州的民族文艺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因此,这本书应该成为本区域文艺工作者和关心黔东南民族文艺的专家学者的案头必备。

杨光磊先生主编这本书,可以说是内行人干内行事,如同老管家回到老账房,家底烂熟于心,他对黔东南州民族文艺的方方面面都如数家珍,一一给予读者精彩展示,让人惊叹黔东南州民族文艺的多姿多彩和优势所在。

--> 2022-05-09 —— 读杨光磊领衔主编的《黔东南民族文艺概观》 1 1 黔东南日报 c186813.html 1 风景这边独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