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5月09日

黎平县大力推动红色旅游和绿色产业快速发展

本报讯(通讯员 姚强 王文菊) 近年来,黎平县大力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推动红色旅游和绿色产业快速发展,绘就了一幅红色文化更繁荣、特色产业更兴旺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在黎平会议纪念馆大厅内,讲解员刘树琼正在为参观者讲解革命先烈的生平事迹。从2016年当上讲解员后,她每天都会向前来参观的游人讲解黎平会议的相关内容,有时候一讲就是一天。

“近三年,黎平会议纪念馆接待的总人次达到了一百多万,现在受疫情影响,游客主要来自州内,所以我们大多是通过网站、微信短视频等方式宣传我们黎平的红色文化,通过评论显示,全国各地很多游客都希望在疫情过后来到黎平感受红色文化。”黎平会议纪念馆讲解员刘树琼介绍说。

少寨红军桥也是黎平红色文化旅游的重要景点。随着游客的增多,一家由自家住房改造的“红军桥民居接待点”于2017年正式营业。

“这房子不用租金,有客人时就接待,没客人的时候就在家种点农副产品。这样下来,经济收入、生活上都比以前好。”红军桥民居接待点负责人黄明全说。

为了让红色旅游的红利更好惠及老区群众,黎平县充分挖掘红色资源,抢抓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机遇,启动实施黎平县红色文化田园项目建设。同时,大力发展侗族风情旅游,让民族旅游与红色旅游互动,实现全域旅游的发展。

2021年以来,全县共接待旅游总人数90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 85 亿元。其中,红色旅游综合收入达24.7亿元,农产品销售收入1.2亿元。

“下一步,我们将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讲好红军故事,开发红色研学产品,创建红色旅游品牌,进一步加大红色旅游的宣传,让更多的人来到黎平接受革命精神的洗礼,同时通过发展红色旅游,带动老区人民增收致富。”谈到未来的发展,黎平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唐大才说道。

红色旅游旺,乡村茶业兴。近日,笔者走进位于黎平县高屯街道的天益家庭农场生产车间,看到工人正拿着镊子将品相不好的茶叶挑选出来。

从一家小小茶场成长为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省级龙头茶企,负责人欧帮根直言离不开党委和政府的大力扶持:“产业路、用电、用水这方面都是党委和政府主动上门来帮助我们,虽然遭遇了疫情,但是有党给我们做后盾,我就有信心将这块基地打造成茶文旅一体化的基地。”

虽然黎平县的茶产业现在发展良好,但也出现过靠天吃饭、管理加工跟不上、品牌不统一、基地不规范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该县组建了县茶产业专班,成立公司对茶叶统一生产管理和包装销售,并出台各类文件,强化要素保障,加大茶产业资源整合力度,并提出“1147”茶产业发展布局,克服了以往“小、散、弱”的发展困境,实现了全县茶产业抱团式发展。

据悉,目前,黎平县共投产茶园23.3万亩、万亩茶园乡镇8个、万亩茶园村5个,注册有茶企业和茶叶专业合作社共333家。2021年,全县干茶产量1.45万吨,综合产值13.1亿元,茶产业带动就业达6万人次以上,人均增收超过3000元。

--> 2022-05-09 1 1 黔东南日报 c186825.html 1 黎平县大力推动红色旅游和绿色产业快速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