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5月09日

探析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识谱能力的培养

○ 榕江县第四初级中学 李晨婉

识谱是音乐教学的基本技能之一。学生的识谱能力,就如同语文的汉字一样,是学好音乐的基础,只有提升学生的识谱能力,学生才会更加自由地去表现自己的音乐,由此可见其识谱教学的重要性。那么,初中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呢?笔者结合几年来教学经验谈一谈几点看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识谱兴趣

托尔斯泰曾说:“要想学生学得好,就要使他热心学。”这个热心笔者认为就是指的兴趣。学习识谱,兴趣是基础,没有这个基础,一味进行枯燥的训练,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笔者认为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一定要从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与教学方法。例如,七年级学生最喜欢的是做游戏,我们不妨让学生在玩中学,一边玩一边学,通过游戏帮助学生认识音符,识别音符的唱名和时值,培养学生识谱兴趣。到九年级把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与训练放在学生能够感受和理解的音乐意境和艺术形象中,如教歌之前不是先教识谱,而是将要学的歌曲录音放给学生听,进行歌曲的“整体输入”。经过几遍这样的听,虽然歌曲还没有学,学生却能轻声跟着唱了,达到了“似曾相识”而还不十分“熟练掌握”的状态。此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已经激发,再进行后续的教学学生就会“自觉自愿”地接受音乐知识与技能的训练。

二、在音乐教学欣赏中识谱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有一种普遍现象:在学生中不喜欢歌唱者有之,不喜欢演奏乐器者有之,不喜欢创作音乐者有之,而不喜欢欣赏音乐者几乎是零。这一现象充分表明,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是极普遍的、也是极浓厚的,要求也是很强烈的。因此,欣赏音乐最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最容易使学生产生识谱的需求。例如,在给学生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时,原来笔者担心学生听不懂,但在教学中向学生讲解了乐曲产生、历史背景、作者生平等,引导学生视唱了乐曲的爱情主题和副部主题音乐,学生欣赏时听得津津有味,有的跟着乐曲轻声哼唱,有的学着录像里小提琴演奏家吕思清“拉”起了小提琴。当第二次欣赏时,学生不但能随音乐唱出爱情主题和副部主题音乐的旋律,还能听出它们出现了多少次,每次出现有哪些异同。通过以生动的音乐为载体,在学生感性积累和认知音乐的基础上进行识谱教学,要比单纯进行专门的“读谱训练”“视唱练习”,其效果要好得多。它不但促进学生提高音乐文化水平,提高音乐审美能力,也促进学生掌握必要的识谱能力。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优势,辅助教学识谱能力

实践证明,在学生了解信息的过程中,视觉和听觉所占的比重最大。而多媒体的应用恰好符合这一教学,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有了兴致,其教学效果自然而然会得到提升。多媒体在识谱教学中的运用,能够将重难点知识简单化、形象化,方便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对教学效率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作用。例如,在教学《我们的田野》中,歌词之间联系紧密,就像是一个连贯的整体,并且不断地出现切分音,学生不好把握,为了解决这些难点,笔者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以降低难度。笔者将重难点句子的学唱设计成了“田野奔跑”的环节,这样美丽的田野就立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而学生在演唱的过程中,则跟着奔跑的节奏出现不同的变化,这样的音高变化一目了然。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学生的积极性会越来越高,那些复杂的句子和难懂的音高,随着多媒体教学会轻松地掌握。由此可见,教师适当地采用多媒体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有着积极的影响。

四、在音乐教学实践活动中培养识谱能力

歌唱,是培养学生识谱能力最有利的实践活动。这不仅是因为歌唱使用乐谱的机会多而方便,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兴趣浓厚,可以在没有任何外界负担的情况下进行学习。学生在一种强烈参与的心态下,可以克服学习中的任何困难——包括识谱上的困难。特别是歌谱的实用价值也能够直接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器乐演奏活动中学识谱与在歌唱活动中学识谱有许多相似之处。笔者经常借用歌唱教学的经验从事器乐教学。例如,在用钢琴《四季歌》时,笔者首先让学生听老师示范演奏乐曲1-2遍,每一遍示范演奏都提出欣赏要求,再让学生演唱乐曲曲谱,然后再让他们演奏,最后再让他们演唱乐曲时,学生已经能很准确地演唱曲谱了。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活动都依赖于听觉。在每学一首歌曲(乐曲)之前先多听几次录音,每听一遍教师提出不同的要求。第一遍可以要求听出音乐的情绪、速度及内容。第二遍可以配之以拍手或身体的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力度。第三遍就可以轻声跟唱,然后抓住歌曲的中心内容进行简短讨论,以确立表现歌曲内容的情绪、速度。

五、在拓展中练习识谱能力

1.运用音乐要素填词歌唱。让学生填词歌唱,可让其先以简单的乐句填空的方式进行,也可让学生随着熟悉、短小的乐句而展开丰富的连接创作而达到创造思维的开展,会对小小音符的巨大作用产生更浓厚的兴趣,进而促进学生识谱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表现歌曲编配适当情景。引导学生选择适当的乐器或音源,有利于学生对不同力度、速度、节奏的理解。如《苗岭的早晨》中音乐原所表现出来的鸟鸣声,是一种自然情景的描绘,让学生用口哨来模仿音乐的鸟叫声,对于高音与音符会有新的认识。《金蛇狂舞》中的锣鼓节奏会加强学生对生活情景的创作,也会在创作中加深对音符组合的理解。

3.发挥想象充分表达自我。笔者在教完《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曲时,放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这首歌曲进行改编。为了完成改编任务各组都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纷纷根据歌曲的主题、内容、情感特色来编排舞蹈动作、创作旁白、制造道具、设计人物造型等。在各组的“汇报演出”中,每个学生尽管在其中担任了不同的角色,获得了不同的经验,但都能自己去感受、去理解、去想象,最大限度地接受艺术的熏陶。

在开展识谱教学中演唱、欣赏、演奏、创作等活动中学习识谱中,并不是单一的,是可同时交融运用,以求最佳教学效果。只要我们充分利用音乐本身丰富的音响、色彩,扬音乐之长,改变单一型的教学模式,学生一定会早日拿到走入音乐殿堂的“金钥匙”,成为具有一定的音乐知识技能,深层次的音乐审美能力、创造性的学习音乐的识谱能力。

--> 2022-05-09 1 1 黔东南日报 c186831.html 1 探析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识谱能力的培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