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平县旧州镇中心幼儿园 卢 晴
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让他们认识的知识,只是周围生活中最粗浅的,所以有时无法直接解决所遇的问题,而游戏正是帮助幼儿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的好机会,让孩子把发现的问题提出来,再放回到幼儿中去,让他们自己去解决同伴中出现的问题。这样不但提高了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培养他们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幼儿喜欢玩游戏,尤其是角色游戏。怎么样让幼儿在角色游戏中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如何组织好角色游戏呢?笔者的体会是:做好每一次角色游戏的讲评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一、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
游戏在幼儿园整个教育工作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是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有力手段。在实践中,笔者更注意幼儿角色游戏的开展,角色游戏是幼儿期特有的活动,也是幼儿在角色游戏中获得更好的发展,幼儿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扮演他人的角色、模仿他人的活动和语言,利用真实的或替代的材料,以及他们自身的生活体验和积累经验进行的一种创造性活动。角色游戏能让幼儿体验交往的乐趣、学习交往的技能,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从中使幼儿丰富想象,锻炼能力、增长知识。如有一次,一名小朋友在游戏时造房子,他一改以往用的长方形积木,而是用一块块弯的且柔软度较大的积木,边造边自言自语地说:“哈哈,这下房子不会被震倒了啦!”笔者在旁边发现后便问:“为什么不会震倒呀。”他拍拍手说:“老师这是我的新发明,倒了也不会塌,还会站起来。”讲评的时候笔者表扬了他的创造性。
二、让游戏在评价中升华
游戏中老师要尊重幼儿选择的每一个角色,并且还要能灵活地转换自己的身份来讲评游戏会达到良好的效果。有一次,小朋友自豪地说:“今天我是‘开心辞典’的节目主持人,我们有一组新节目叫‘有问必答’……”笔者接下去说:“是啊,今天我就去参加了他们的新节目,可开心啦!他们出题目让观众回答……”这则讲评老师是以游戏者的身份出现,用游戏的口吻讲评容易让幼儿接受意见,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说教,师幼双方关系也较平等。有时候教师不是游戏者,而是一位旁观者,这里的讲评教师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的,给予幼儿一些良好的建议,对幼儿的行为给予了一些正确客观的评价。
三、有时候教师不是游戏者,而是一位旁观者
讲评要具有语言机智,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幼儿在讲话时常常语出惊人,如果教师不能灵活应对这种情况,就将出现尴尬的局面。有一次,在游戏快要结束的时候,笔者发现“医院”里一个病人都没有,小医生们都全神贯注地忙着开会和看书。讲评的时候,笔者询问了一位扮演医生的小朋友。他不慌不忙地说:“今天我们医院关门,我们都在好好地学本领!”一听大吃一惊:“怎么,医院关门?”“对,我们今天通知所有的病人,让他们都不要来看病。”原来是这么回事。笔者灵机一动,“叮铃铃”模仿电话铃响了,对孩子们说:“你们等我一会儿,让我接个电话。”“喂,你好呀,老奶奶!今天你乘车到这里来看病?可医院今天关门呀。你肚子很疼很疼,你还很生气。哦,你让我问问小朋友医院关门对不对?”放下电话让大家讨论,最后形成一致看法:医院是不能关门的,因为医生要及时给病人看病。
四、讲评时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孩子对于讲评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欢,好的讲评能满足幼儿心理发展的需要。因此在讲评时,我们要发动幼儿展开讨论。对于小班幼儿,笔者请他们讨论“娃娃家”的妈妈做了哪些事情。中班幼儿讨论“娃娃家”爷爷摔了一跤,要上“医院”可家里没有人,有什么办法能帮助他解决困难。到了大班,就要讨论这样一些问题,一位年纪很大的老奶奶走不动了要乘车,能不能让她上车。幼儿正是在这一次次的游戏讨论中、争执中充分发展了口语表达能力。也正是在这一次次的游戏讨论、争执中提高了理解力、分辨力。幼儿的集思广益,使笔者明白了一个道理,他们不需要老师的单纯灌输,而喜欢在游戏中自己尝试。从孩子的游戏中我们还可以捕捉到许多东西,也可以发现一些问题,只要我们仔细地去观察,并在尊重幼儿的基础上让幼儿去解决、观察周围的事物,那么这样的游戏会越玩越丰富,越玩越有创造性。只有从孩子中来的东西,孩子才乐于接受,并把所有吸收的知识通过游戏自由地表现出来。
幼儿的生活是游戏的生活,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游戏中得到了最大的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