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5月10日

舒俊蛟:牢记初心使命 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潘雪 杨天梅 王孟军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叫醒沉睡的大地,舒俊蛟便开始了一天的驻村生活。

舒俊蛟是州委组织部派驻台江县施洞镇岗党略村党支部副书记、驻村干部,他来到岗党略村快一年了。

昨夜一场大雨,舒俊蛟心里惦记着正在修缮的中央军委纵队驻地旧址不知道怎么样了,决定出门去看一看。

“石伯,昨天下了雨,我来看看有没有哪里漏雨的?”

“没有,没有,我保护得好得很,这是我们村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我会保护好的。”中央军委纵队驻地旧址是石定录老人的房子,虽然他已经捐献出来了,但平时旧址的维护和看守他都积极参与。

1934年,红军长征过这里的时候,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几位领导人就曾住在这里。如今,红军长征虽已过去87年,但长征精神却一直在村里流传。

“长征精神在这里永远传承,我也将迈向乡村振兴的新长征路。”舒俊蛟说。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在岗党略村,银饰和刺绣技艺有着100多年的历史,整合资源大力发展银饰刺绣产业,是该村发展的关键一招。

在村里的银饰刺绣一条街,有100多家微小企业。这是村里最大的银饰刺绣交易中心,年产值达到4000多万元。

村委会里,村支书刘忠海正召集村里的干部和党员群众代表讨论如何拓宽银饰刺绣的销路。

“我觉得可以走线上销售。”

“我们村里这么多漂亮的姑娘,可以让她们来做主播带货。”

……

舒俊蛟觉得,每天和村干们探讨,寻找破解村里发展瓶颈的办法,走访群众、收集民情、申报项目、宣传政策等等,忙碌而充实。他说:“在新长征路上,我不是一个人在奋斗。”

如今,通过产业的带动,村民们已经找到了一条致富的路子,这也让舒俊蛟的驻村之路走得更加坚定、更加自信。

“青春应该是充满热血的、激情的。如果说青春是一场赛跑,我希望把青春挥洒在乡村振兴的赛道上,赛出无愧于自己的最好成绩。”舒俊蛟说。

--> 2022-05-10 1 1 黔东南日报 c186925.html 1 舒俊蛟:牢记初心使命 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