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5月10日

石了阿:

“95后”大学生反哺家乡为乡村振兴奉献青春力量

○ 通讯员 韦阳慧 潘友婷 欧妮 吴永欣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越来越多的有识青年选择返乡任职,努力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在基层工作中奉献自己的青春和活力。从江县谷坪乡高武村村委会副主任石了阿就是其中一位,作为高武村第一位大学生,毕业后他选择反哺家乡,为高武村乡村振兴奉献青春力量。

1996年出生的石了阿是一个土生土长的高武人。高武村是大山深处的一个纯苗寨村落,曾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贫困落后村寨,一度被贴上“脏乱差”的标签。见证了高武村二十多年的变化,最初的他也适应了村里杂物乱堆、污水乱排的环境。

脱贫攻坚战正式打响后,中国贸促会对口帮扶高武村,为村里的发展注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道路铺设、人居环境整治、产业发展等工作得到全面推进,短短几年,高武村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容村貌变得更美了,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群众的幸福感不断提升。通过历任帮扶干部、支教大学生等为高武村带来的思想理念,让高武村群众的思想得到了彻底转变,村民更加积极向上,孩子们更加勤奋好学。

高武村的变化,让石了阿深受冲击,在此之前,他不敢想象自己的家乡可以变得这么美丽。他深深知道这得益于国家的优惠政策、中国贸促会的倾力帮扶、社会各界的关心关爱,此时在外读大学的他萌生了返乡的想法。于是毕业后他回到谷坪乡政府见习,在一年的见习时间里,石了阿更加明白,农村的发展需要人才、文化、产业等作为支撑,此时的高武村还有中国贸促会帮扶力量在支撑,如果帮扶力量撤离,村里出现人才断档,高武村可能又会回到以前的老路上去。村里需要青年、需要文化来接力,才能更好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作为政策受惠的高武村第一个大学生,石了阿最终决定回到村子奉献他的青春热血。回到家乡后,他用苗语把党的政策向父老乡亲讲清楚,带着他们继续苦干实干。

2021年12月,石了阿通过选举,当选高武村副主任,从高武村第一个大学生变成高武村第一个大学生村干。他表示将会把所有的热血都洒给这片养育他的土地,同时也想给高武村的孩子们做个榜样,希望他们以后也能成为建设家乡的力量。

目前石了阿在驻村第一书记和村支书的带领下不断成长,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身文化水平较高、学习领会政策较快的自身优势,通过自我加压、自我充电的方式,在学懂弄通乡村振兴战略理论的基础上,把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具体内容、重要意义通过苗语向村民进行宣传。同时走进农户家中、走进田间地头,深入了解村民所思、所想、所盼,广泛收集村民最关心的现实问题,及时向上级汇报,及时协调解决群众遇到的难题。他以振兴乡村为使命,以服务群众为己任,得到了领导和村民的充分认可。

高武村村民石信文说:“我曾当了高武村25年支书,没有文化,万事艰难,现在了阿去外面读大学回来,担任村委会副主任,他有知识、有文化、有思想,我虽然老了,但我一定会支持他,支持新党员、新干部。”

“我觉得了阿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一个典范,他通过勤奋努力离开了高武村,学成之后又毅然决然回到家乡,参与村里的建设和发展,为老百姓办实事、解难题,我相信高武村接下来的乡村振兴路会更有后劲、更有希望。”中国贸促会派驻从江县谷坪乡高武村第一书记陈三炼说道。

--> 2022-05-10 石了阿: 1 1 黔东南日报 c186960.html 1 “95后”大学生反哺家乡为乡村振兴奉献青春力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