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杨锦焘) 近日,笔者走在黄平县重安江大桥上,绿水青山间感受微风吹拂,甚是惬意。
“现在这桥架好了,我们几代人的心愿终于实现了!以前赶场要走几公里,到田边地角干活都要跋山涉水,买包肥料要绕几个圈。现在方便了好多,赶场、走亲戚,10来分钟就到河对面了。”开着便民超市的村民龙老五高兴地说。
2016年,经凯里市有关部门积极协调相关事宜,到2018年,凯里市大风洞镇对江村与黄平县重安镇天堂村共同出资建一座“连心桥”。现在,桥通人旺,产业兴。重安江大桥的修建,不仅方便了两村804户3893人的出行,还方便了农资、农产品等运输,也让村民搭上增收致富的“快车道”,天堂村依托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乡村旅游发展,昔日寂静的街道逐渐变得繁华热闹,游客数量不断增多,村民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近年来,黄平县人民政府围绕“衣食住行、就业保医”等百姓最关心、最迫切、最直接的利益问题,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以前我家房子破破烂烂的,通过危房改造政策,获得3.5万元补助资金进行旧房改造,让我住上了新房。原来道路不好,雨天一身泥、白天一身灰,晚上走路还要照电筒。现在寨子不仅有了路灯,还有了水泥路。”黄平县皎沙村潘老马谈起政府实施的各项惠民政策给自家和村里带来的改变,总是赞不绝口。潘老马家危房改造得以顺利解决,是黄平县开展民生工作取得成效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黄平县紧紧围绕群众所需所求,开展一系列帮扶措施,实施一大批“暖民”工程,农村危房改造8461户,农村老旧住房透风漏雨整治1.9万户,庭院硬化1.3万平方米,安装太阳能路灯5.3万盏。村子变得越来越亮丽,干净整洁,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出行难、住房难等问题,获得群众一片片掌声。
红军长征时期曾在这里留下革命足迹。如今,革命老区黄平早已换新貌,黄平县坚持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做到民生投入只增不减、为群众办实事只增不减,努力让人民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