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5月12日

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培养策略

○ 从江县城关第四小学 王光林

新课标中明确要求小学阅读教学目标:“具有阅读的能力,小学阶段每个学生的阅读量不少于100万字,背诵优秀诗文60篇以上。”其目的就在于让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在“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的同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进而为学生打下“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他们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将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阅读教学的源头活水。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从培养兴趣入手。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会将教师的“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教师要善于引导,要密切联系教材,抓住教材涉及的课外读物,引导学生主动阅读。平时多创设一些阅读、交流的空间,让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不定期交流阅读心得,适时给予学生表扬鼓励。教师还可在学生、班级中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如模仿对话、朗读竞赛、评选阅读之星,让学生感受到阅读后的收获、感受到阅读带来的乐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教给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

小学生年龄小缺乏生活经验,更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所以小学生的阅读需要教师精心、具体地培养和指导。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指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培养学生阅读能力。1~2年级主要指导学生阅读绘本、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阅读后与同学交流书中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3~4年级,要指导学生学会初步默读,鼓励学生对书籍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并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在阅读中提醒学生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5~6年级,指导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在交流和讨论中,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在读优秀文学作品时体会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培养学生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三、营造轻松的阅读环境

1.构建班级图书角。在班级内建班级图书角,备有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还可让学生把家里书籍带到学校共享阅读。2.课前讲故事。每一节课用3分钟左右时间让学生轮流上讲台朗读或讲述自己喜欢的一篇文章或一个小故事。3.建立一个师生平等的关系,构建和谐的阅读环境。教师要主动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一起阅读,倾听学生的声音、记录学生喜爱阅读书籍种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为学生营造轻松的阅读环境,激发学生阅读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

四、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

要合理安排阅读时间,一天中给学生固定一个阅读时间,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这样学生很容易养成自主阅读的意识。在引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时,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也在享受阅读快乐。要提高学生的阅读意识,让学生主动地投身到阅读中,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可以在班级创建一个“读书墙”,学生阅读完一部作品之后,在阅读墙上写上自己的名字与读物名字,可以写上读物中的经典名句或摘抄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通过此方法能够激发学生阅读竞争意识,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

五、发挥家校协同作用,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

学生的阅读仅仅依靠在学校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阅读的很多时间是在课后或假期进行。新课标里强调了阅读的分享与交流,明确了家长在阅读分享和交流中的角色,这时就要发挥家校作用。教师可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向家长推荐书目,可由老师提出阅读要求,再由家长督促孩子完成阅读的方式进行。家庭中可设置图书架为学生营造读书环境,保证孩子固定的读书时间和空间,家长可陪孩子一起阅读,经常与孩子交流阅读的方法和心得,鼓励孩子说出阅读感受,让孩子享受到阅读的快乐,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

--> 2022-05-12 1 1 黔东南日报 c187123.html 1 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培养策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