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5月14日

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能力

○ 凯里市第二中学 李 佳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提到:“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黔东南地区为苗侗地区,学生不仅普通话差,阅读能力也差,而以此带来的后果就是说不出来,写不出来。因此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融入“听”“说”“读”“写”的训练,才能更好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理解能力、欣赏能力、表达能力,才能提升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树立阅读信心,提高阅读兴趣,拓展学生知识面,还能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做到“胸中有丘壑”。不仅如此,老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也能通过对阅读教学的实践,来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科研水平,从而达到双赢的效果。

一、初中语文阅读常见问题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会出现以下几个常见的问题:

1.为了赶教学进度而忽视了“读”,导致课堂上朗读的时间短。

2.“听”只是被动地听讲。

3.“说”只是老师问,学生答,在课堂上极少有机会深入的讨论。

4.“读”与“写”分开教学,忽略了“读”与“写”的结合。

二、针对性训练方法

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笔者在七、八年级分别进行了以下训练:

1.七年级学生训练重在学会熟练地运用大语文中提的“读”和“写”。所采取的措施是让七年级学生将课内精读课文及课外名著进行反复诵读。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读”和“写”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大有裨益,当学生达到“熟读成诵”后,就可以由诵读转变为仿写,这样做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培养写作兴趣。仿写要求可以从最初的每周一段渐渐增加到每周两段。

2.八年级学生训练重在学会熟练地运用大语文中提的“听”和“说”。所采取的措施是将课内精读课文及课外名著快速朗读后,能简要地分析理解并自己组织语言表述出来。因为阅读训练有助于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进行阅读训练时,一般都是先进行朗读然后才思考,最后把所读到的、所理解到的内容用嘴说出来。这样既是对“听”进行了训练,又用“说”把内容整理出来。最后就是“写”的过程。这样“听”“说”“读”“写”就能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促进。

3.七八年级学生都要进行“读书打卡”活动,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从最初的老师逼着读,慢慢转向自己愿意读,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达到增加阅读量的目的。每周可以让孩子找出本周所读的最喜欢的一篇文章来进行朗读,然后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不仅如此,因为学生在七年级时,已经培养了仿写能力,所以还可以让学生进行仿写,仿写的要求也可以由最初的每周一段变为每周一篇。

总之,“听”“说”“读”“写”都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重要环节。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善于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不同的文章说出自己不同的感悟和见解,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增强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 2022-05-14 1 1 黔东南日报 c187263.html 1 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能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