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杨玲 王珺 李林果
【开栏的话】:“六一”儿童节将至,这是全世界小朋友的节日。随着年华的逝去,儿童节已经成为我们记忆中的一缕青烟,在故乡的山梁之间飘散。
童年岁月已逝,我们都不再年轻,但我们依然保持着一颗快乐的童心,幻化为那刚刚脱离虫茧的蝴蝶,在午夜的更鸣中回味庄周的旧梦。回忆的童年,有美妙动听的儿歌,有欢乐无比的游戏,有美味可口的零食,还有形形色色的读本……
“童年回忆”栏目将带大家一同回味儿时的快乐时光。
从上世纪60、70年代的《两只老虎》《小兔子乖乖》《让我们荡起双桨》《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一分钱》《小燕子》,到上世纪80、90年代的《数鸭子》《歌声与微笑》《小螺号》《聪明的一休》《外婆的澎湖湾》《中国娃》《我是一条小青龙》,再到本世纪00、10年代的《你笑起来真好看》《妈妈有双大眼睛》《金色童年》《喜羊羊与灰太狼》……
还记得那些年,我们唱过的儿歌吗?不同年代有不同的儿歌,即使再久远,也能勾起我们对童年的美好回忆。
上世纪60、70年代:经典儿歌被传唱
新中国成立初期,是儿歌童谣创作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涌现出了大量反映着这个时代儿童生活的儿歌童谣,在歌颂毛主席、共产党、解放军、土地改革和中苏友谊的同时,还反映着那个时代的儿童日常生活。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两只老虎》《小兔子乖乖》《卖报歌》等歌曲,打动了一代又一代儿童的心。不少经典的儿歌,直到今天都还被人们传唱。
“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晚风吹来一阵阵欢乐的歌声,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5月12日,州文化馆二楼歌舞排练室里,阵阵歌声响起。
“那时候网络不发达,人们大多是通过广播收听歌曲,但那时的歌曲现如今都成了经典,传唱度很高。”黔东南州国家一级演员白晓光和他的同事们哼唱起《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时说。
《卖报歌》大家都不陌生,却很少人知道它背后的故事。这首歌的原型是一个名叫“小毛头”的卖报女孩。有一天,“小毛头”卖报的时候,被一群人撞倒在地,手上的报纸也都散落了。这时,一个陌生的叔叔把她扶了起来,还把弄脏的报纸都买走了,这个把“小毛头”扶起来的陌生叔叔就是我国著名音乐家聂耳。聂耳根据卖报女孩的生活,创作了这首《卖报歌》。后来,这位卖报女孩真的一边唱歌一边卖报,因为歌声,她的卖报生意逐渐好了起来。
“唱儿歌,不仅是要教会他们唱,还要让他们明白其中的意义。”出生在上世纪60、70年代的人,见证了祖国从贫穷落后到繁荣富强,更能体会歌声带给劳动人民的力量。“退休一年多,我现在最大的乐趣就是带孙子,教他认字、画画、唱歌。”家住凯里市盛世荣华小区的李阿姨退休后便承担了带孙子的工作,仅仅几个月的时间,李阿姨两岁多的孙子就已经学会了好几首儿歌,其中他最喜欢唱的就是《两只老虎》和《小兔子乖乖》。
“丢手绢是我童年最爱玩的游戏之一,每次玩丢手绢都会不自觉地唱出来,‘丢、丢、丢手绢,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大家不要告诉他’。这首歌,让我想起自己的童年时光,一晃眼,我的孩子都快高中毕业了。偶尔我还会哼唱起这首歌,回忆孩子小时候和我玩丢手绢游戏的场景。”李立是天柱县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在他的童年回忆里,有熟悉的歌谣、好玩的游戏,以及多年未见的童年玩伴。
新中国成立后,万象更新,儿歌童谣也迎来了一个创作黄金期。其中,《让我们荡起双桨》《一分钱》被大家传唱。
“儿时,每次排队回家,总是会对维持秩序的警察叔叔,说一声‘叔叔,再见’,同学们捡到东西,也都会上交给老师。我记得老师办公桌上的小盒子,经常放满了同学们捡到的铅笔、橡皮擦等。”彭晓雪是州文化馆的一名舞蹈教育工作者,再次哼唱起《一分钱》这首歌,那些场景记忆犹新。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我问燕子你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1956年“六一”儿童节,王路创作了这首儿歌并在《长江文艺》上发表。1957年,作曲家王云阶将这首儿歌略作改动后,谱曲改编成电影《护士日记》的插曲。此后,这首名为《小燕子》的儿歌便传唱大江南北。歌词一问一答,充满了童真童趣。
1976年,儿童歌谣创作迎来了第二个春天,反映儿童日常生活的歌曲也不少,如《七色光之歌》《种太阳》《采蘑菇的小姑娘》《我爱北京天安门》《共产儿童团歌》《上学歌》《娃哈哈》《拔萝卜》等。
上世纪80、90年代:电视普及儿歌受捧
上世纪80年代,因为电视的普及,动画片的主题曲成为孩子们追捧的儿歌。《数鸭子》《蓝精灵》《歌声与微笑》《铁臂阿童木》《聪明的一休》《黑猫警长》……这些经典的儿歌,一时间广为传唱。
“顿挫有致的节奏和活泼健朗的音调,突出了黑猫警长富有朝气与机敏的性格特征。”儿时印象最深的动画片就是《黑猫警长》,付明因为小时候爱看《黑猫警长》,立志长大后要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如今,他实现了自己儿时的梦想,成了州公安局的一名警察。
“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请把你的微笑留下。明天明天这微笑,将是遍野春花,将是遍野春花!”这首富有时代气息的歌曲,1989年首次出现在央视春节晚会上,就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自该歌曲发布以来,每到欢乐的场合,人们常常想到用这首歌表达相互的情感,这首歌曲也多次飘至大洋彼岸,走向世界各地,传递着中国人民的友谊。
“我头上有犄角,我身后有尾巴,谁也不知道,我有多少秘密。我头上有犄角,我身后有尾巴,谁也不知道,我有多少秘密……就不告诉你,就不告诉你,就不告诉你。”
1992年,一部儿童电视连续剧曾经红遍大江南北,被那个时代的孩子奉为经典,这就是《小龙人》。当年小龙人不怕苦、不怕累找妈妈的执着精神和宝宝、贝贝、奇奇的团结感动了无数孩子。这部电视剧的主题曲《我是一条小青龙》,旋律欢快、充满童趣,曾经在无数孩子口中传唱过。
这一时期儿歌童谣的教育性,以及童真、童趣表现得非常到位。动画片主题曲、台湾校园歌曲等成为孩子们追捧的儿歌。
“晚风轻拂着澎湖湾,白浪逐沙滩。没有椰林缀斜阳,只是一片海蓝蓝。坐在门前的矮墙上一遍遍回想,也是黄昏的沙滩上,有着脚印两对半……阳光、沙滩、海浪、仙人掌,还有一位老船长。”演唱完这首歌,白晓光仿佛回到了童年。
1997年央视春节晚会上,解晓东唱了一首《中国娃》。“最爱喝的水呀永远是黄河水,给咱一身太阳色能把那雪融化,最爱吃的菜是那小葱拌豆腐,一青二白清清白白做人不掺假……”这是一首较为流行的通俗歌曲,歌曲语言朴实,词、曲结合紧密,朗朗上口、旋律口语化,带有朗诵和数板的特点,节奏简明、强烈,多为一字一音,表现了中国少年儿童对中华民族的热爱之情和自豪感。
本世纪00、10年代:老歌翻唱百听不厌
现在的小朋友们在幼儿园都唱什么歌?大概听得最多的就是《你笑起来真好看》《妈妈有双大眼睛》《金色童年》《嘚啵嘚啵嘚》……
“小孩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根本不用教。很多歌曲看了动画片之后就会唱了,即使他们一个字都不认识。”王娜娜是麻江县一名幼儿园教师,从事幼儿工作多年,一首儿歌教上几遍孩子们就都会唱了。
“‘00后’小孩是幸福的一代,他们拥有快乐的童年、好听的儿歌、好看的动画片,以及各种各样的玩具。”彭晓雪虽然是跳舞出身,但因为她的孩子喜欢唱歌,所以很多儿歌她也会哼唱。“我家孩子从小接触得比较多的是‘贝瓦儿歌’,好多经典老歌经过重新编曲,又熟悉又好听,大人小孩都喜欢。”
《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每个幼儿园的小朋友都会唱给妈妈听,印象中好像没有任何一首歌曲能够像这首歌一样拥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影响了几代人。“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投进了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 台湾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在大陆放映时,它的主题曲《世上只有妈妈好》也唱遍大江南北。
说到影响“00后”的动画片主题曲,不得不让人想到《喜羊羊与灰太狼》的主题曲《别看我只是一只羊》,这部动画片在2005年6月播出后,迅速得到了“00后”孩子们的喜爱。
“近几年,一到过年就会有新的动画电影上映,成为贺岁档的热门,动画电影主题曲也受到大人和孩子的欢迎。”一首《孤勇者》,在不知不觉中,成了孩子们争相传唱的“儿歌”。歌曲来自《熊出没之重返地球》,“去吗?配吗?这褴褛的披风。战吗?战啊!以最卑微的梦,致那黑夜中的呜咽与怒吼,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歌词很燃、很励志,虽然这首歌此前是游戏《英雄联盟》衍生动画《英雄联盟:双城之战》的中文主题曲,但是歌曲本身想要歌颂的是现实生活中各行各业里千千万万孤独勇敢的前行者,铿锵有力的节奏小朋友唱起来别有一番味道。
作为州文化馆的馆长,谈到这些经典的儿歌,白晓光说:“许多经典的歌曲都是乡土情怀的音乐写真、童年生活的纯真回忆,是影响一代人的不朽之作。可是,在咱们民族特色浓厚的黔东南,却鲜有自己的儿歌传唱,难免有些遗憾。”在那个没有电脑、缺少玩具的年代,放学后、课余间,我们常常看到孩子在一起做游戏。儿歌轻松愉快,你似乎可以看见,曾经那个开心喜悦的自己。
儿童世界是一个特殊的想象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太阳、花儿、小鸟、蜜蜂、蝴蝶,一切的一切都充满了神奇的想象和创造。
不同年代有不同的儿歌,希望能有更多朗朗上口的儿歌被不断创作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