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5月15日

浅谈初中生应该怎样积累写作素材

○ 凯里市第二中学 刘 军

许多同学在作文时总感到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因而产生害怕写文章的情绪。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不注重平时对写作素材进行积累,导致写作内容贫乏。因此,写作技巧再怎么传授,孩子们还是无从下笔,正如“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下面是笔者对学生进行写作素材积累的一些做法:

一、学会观察,在生活中捕捉素材。“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不歇流淌”。由此可见,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因此要引导初中生在他们相对狭窄生活空间里去体验生活,去激发灵感,去把丰富多彩并具有典型意义的场景事件或人物记录于心,并每天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记录下来。生活小事,如街头巷尾的新鲜事等;国家大事,如新冠疫情、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顺利返回地球等都可作涉猎内容。通过观察记录,学生就能拥有大量鲜活的写作素材。总之,只要留心观察,写作素材就在身边。

二、潜心读书,在阅读中扩充素材。除了观察生活,另一个重要的途径便是阅读。喜欢阅读的孩子语文素养一定会提高,但仅仅将阅读目的定在提高语文成绩上,那就忽略了阅读本身的意义,太急功近利了。对中学生来说,精读、博览都很重要。可见,要提高写作能力,必须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首先,语文教师应抓好学生的课内阅读。教材选入的文章,文质兼美,典范性强,可以说是作文素材的一大宝藏。所以,认真阅读教材,跟着课文学作文,是积累素材学习写作行之有效的途径。课内阅读可帮助学生积累词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写人,可从《藤野先生》《我的母亲》等课文中学写以事表现人;可从《范进中举》《故乡》中学用对比手法刻画人;可从《变色龙》中学习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形象。例如想把事写得感人可以学《背影》描写时不断注入与强化个人的感受;想把事写得生动吸引人,可以学《社戏》一波三折制造波澜。再如写景《春》《济南的冬天》便是很好的习作范例。

总的来说,如果将课文教学与写作教学很好地结合起来的话,学生会取得更高的学习效果,课堂效率也会得到相应的提升。

其次,应抓好课外阅读。每一篇优秀作品穿越时空依然魅力无限,读这些作品既可获得心灵的滋养,又可丰富情感,提升阅读能力,充实写作材料。

最后,无论是在课内或课外阅读的同时还要多记,积少成多,集腋成裘,让学生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多摘抄文章中的格言、警句、佳句等,每有所得就动笔墨。坚持不懈,就能成为习惯,假以时日一定会有收获。

三、开展活动,在活动中搜集素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的活动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积累作文素材的兴趣,同时还能创造新的作文素材。例如,本校每年的艺术节、田径运动会、社团活动等,我们以这些活动为契机进行多种形式的素材搜集,如号召每一个学生写一条加油助威的标语,写一份通讯报告,做一次采访。然后让孩子们谈感悟、写感受。又如,让学生深入生活去参观一些红色革命陈列馆、敬老院等,让学生去近距离接触社会上的真、善、美,让正能量的时代精神感染学生心灵,给学生留下刻骨铭心的印象。这些都能为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提供了直接的帮助。

四、勤于动笔,在练笔中积累素材。在日常的教学中,笔者先教学生如何进行圈点勾画批注,如何积累美句,如何自写文章,等等。然后提出明确要求,一般是以周记形式出现。每周安排学生读指定篇目的文章,然后对读书笔记的内容和数量做出要求。当然,学生可以对这个内容有自己的匠心安排,展现个人特色,另外进行写作。与此同时,笔者深深感受到老师的些许鼓励、点滴期许,对学生将产生深刻的影响。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中处处存在动人之处,对学生而言,作文素材俯拾皆是。只要用心观察,广泛阅读,注意积累,勤于练笔,再加以老师的指导,学生将会乐写、善写。最后希望莘莘学子能用自己的一双人文慧眼,成功开启写作之门。

--> 2022-05-15 1 1 黔东南日报 c187318.html 1 浅谈初中生应该怎样积累写作素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