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杨剑)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榕江县各学校结合学校实际,大力开展劳动教育、特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内课后服务活动,统筹兼顾不同学生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全面提升校内课后服务品质,助力“双减”政策落实。
注重学生劳动教育。坚持将劳动教育和课后服务活动相结合,充分利用校园周边闲置空地作为学校劳动教育基地,合理安排课后服务时间,带领学生到劳动教育基地开展除草松土,挖坑掏沟,播种浇水等活动,通过让学生动手实践,接受锻炼,体验劳动的乐趣,感受劳动的喜悦,并在劳动实践中养成劳动习惯,在劳动中快乐成长。目前,榕江县各学校充分利用校园周边闲置空地164亩,打造劳动教育基地14个,用于开展各种劳动教育实践。
注重特色教育发展。榕江县各中小学大力开展“一校一品”创建活动,将侗族大歌、侗族琵琶歌、芦笙、刺绣、蜡染、编织、民族绘画等民族艺术文化引进学校融入课堂,实行“学科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特色教育与素质教育相渗透”的教育模式,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爱好选择相应的兴趣班进行学习。截至目前,榕江县共创建了10余所“侗族大歌”传承学校、10余所“侗族琵琶歌”传承学校等特色教育学校。
注重爱国主义教育。榕江县教育和科技局要求各学校要用好“五四”“六一”“七一”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红歌比赛”“书法兴趣班”“绘画兴趣班”等活动,对学生进行“红色启蒙教育”,增强学生对党和国家的认同感、自豪感,进一步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营造健康、活泼、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今年以来,榕江县各中小学、幼儿园通过到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专题党课、红歌比赛等活动共15场,覆盖师生300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