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5月17日

浅析农村小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 锦屏县钟灵小学 吴锡斌

一、农村小学存在的道德缺失

目前校园中的道德缺失在逐年上升,道德的缺失源于养成习惯的点滴。近年来,一些小学生之所以会走上道德缺失的道路,是因为他们从小就没有重视养成习惯。如果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那他们的生活定会五彩斑斓。观察发现他们玩耍时会不自觉地说许多脏话,完不成作业,不是直截了当地承认,而是找理由开脱,对这些行为他们早已习以为常;甚至还会发现有些学生随意乱涂乱画或写上骂人的脏话等,认为乱涂画、模仿痞气的脏话行为很酷,把随手破坏公物行为视作了不起。诸如此类,他们对这些不良习惯没有正确的认识,反而会向更恶劣的方向发展;还有一些特别是女学生不懂得自尊自爱,跟着手机网络模仿一些不当的行为,甚至走上违法道路无心学习,三番五次地做思想工作丝毫没有悔意,还觉得很酷。

二、农村小学生养成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1.家人对学生的习惯影响

学生不仅初见的是父母,接触时间最多的也是父母。因此,家庭环境的影响对小学生来说是最直接、最深刻的。父母的言谈举止、为人处世等方面都会让学生受到一定影响,可以说从孩子身上我们总能找到其父母的影子,父母的言行就是孩子的教材。在逐渐成长的过程中,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孩子的脑海中是不可磨灭的。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不仅仅是老师所求,更是家长的夙愿。前面说过,孩子从出生到渐渐长大,接触最多的就是父母,这个时候家长的态度就尤为重要了。只有从学校到家庭,家庭到学校长时间地坚持才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养成习惯。所以,家长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避免不好的习气传染给孩子,用优良的道德品质去熏陶和浇灌他们,做孩子的表率,让孩子们在良好的氛围下健康成长。

2.养成习惯受家长的不重视影响

现代父母在孩子的养成教育上常常会帮他们基本代劳,如包庇孩子的不良行为,甚至帮孩子写作业等。一些家长因溺爱孩子而不教育,在家纵容,特别是在家过度玩手机、看电视、出口成脏等。孩子从学校回到家后由着自己的性子,想怎样就怎样,把老师的教育全放在学校了。在这种教育方式下,孩子可能会失去自我动手的能力,进而失去办事靠自己的意识。特别是在寒假中,学生容易形成整天玩手机游戏忘了时间的坏习惯,假期返校来老师又得从头抓养成习惯,这样养成教育的效果就很低。因此,家长不能过分宠溺,更不能任其自由发展。学生在家时家长更要严格要求,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并培养孩子初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学校对农村小学生进行养成习惯教育

1.校园环境及校风、学风的熏陶

叶圣陶说过,“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那校园环境与学生的行为习惯教育是息息相关的,良好的校风与学风会让学生在无意识中渐渐树立起良好的道德意识。那如果在良好的环境中说脏话、破坏公物就会觉得格格不入而变得害羞。反之,散乱的校学风对学生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杰斯来朗的《播种》有这样一句话:“把一个信念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行动;把一个行动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习惯;把一个习惯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性格;把一个性格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命运。”是的,良好的养成习惯意义就在于种下什么就收获什么。

2.开好主题班会

主题班会是老师对学生最直接、最有效地进行养成习惯教育的方式之一。主题班会可以让学生建立正确的是非观。例如,学校明确要求学生做到:不说脏话、不打架,不乱丢纸屑,不乱倒剩饭剩菜,佩戴好红领巾,会使用礼貌用语,注意个人卫生等。在净化学生的心灵上下功夫,由他律转为自律。作为班主任,应高度重视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作用,要充分准备上好每一节班会课。抓牢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3.养成教育与点滴小事息息相关

有这样一句话:“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养成习惯。”这是教育的重中之重,作为教育的首位只有反复常抓不懈地去培养和训练。然而学生的良好养成习惯不是一蹴而就、轻而易举的事,而是一项无法估量的大工程。因此学校要制定目标,家庭要严格目标,双向合力反复地加以磨炼,最后才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成效。

小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就像一条崎岖悠长的小路,不管怎样都要坚持走下去,才会慢慢接近终点。良好的行为习惯将会使你受益终生,相信在学生身上定会盛开最美的人性之花。

--> 2022-05-17 1 1 黔东南日报 c187441.html 1 浅析农村小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