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书华
2012至2022年,国务院在10年内发布了两个2号文件,鼎力支持贵州发展各项事业,体现了中央对贵州的诚挚关怀和殷切期望,也是对贵州各族人民的鞭策和鼓舞。今年4月,《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黔东南自治州“黎从榕”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的实施意见》(黔府发〔2022〕7号)文件中指出:“支持黔东南州符合要求的苗侗等民族医药申报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这是黔东南州将苗侗等民族医药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千载难逢的机会,可谓机遇叠加、优势待显、活力迸发,一个苗侗等民族医药行业跨越式发展的模式即将在黔东南形成。这项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推动黔东南州民族医药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我们要以不负嘱托的使命责任办好这件大事。为了实现这个入典目标,须举全州之力,整合力量、搞好统筹,精准发力、紧抓落实,以期实效。
一、苗侗等民族医药发展的必然性
2012年1月12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指出:“积极推进中药现代化,大力发展中成药和民族药。做强做优特色食品工业,培育一批龙头企业,打造一批知名品牌。”
2015年4月30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苗药做大做强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黔府办发〔2015〕19号),该文件第一条政策措施要求我们要“将‘进药典、明身份’作为当前我省苗药产业发展壮大的第一要务”。第一次明确提出苗药入药典,并指出:“苗药是苗族同胞长期以来与艰苦自然环境、各类疾病、伤害不屈斗争的智慧结晶。我省是全国苗族人口聚集最多的省份,做大做强苗药,既是传承苗族文化的客观需要,也是加快我省以大健康为目标的医药养生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
今年1 月18 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国发〔2022〕2号)指出:“推进特色食品、中药材精深加工产业发展,支持将符合要求的贵州苗药等民族医药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今年4月21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印发《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黔东南自治州“黎从榕”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的实施意见》(黔府发〔2022〕7号)指出:“支持黔东南州符合要求的苗侗等民族医药申报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苗侗等民族医药入药典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新时代贵州民族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既有市场因素,又有科技因素;既有地理因素,又有人文因素;既有偶然性,又有必然性。通过对关联序链的认知路径、类似同构的产业链生态特征、适应选择的理论体系、民族起源一体的同源贯通,是民族药发源、发生、发展的基础、前提和条件。
在考察苗侗等少数民族人民的历史和现实后,依据自然变化的原理,按照“语言—文化—人类—平衡—自然界”的关联序链的内在逻辑关系,就可以认识苗侗等民族药特殊性的规律,也能知晓苗侗等民族药的特色基因,更能领会苗侗等民族药的精髓。
自远古以来,苗侗等少数民族人民崇拜自然、自强不息,在长期的生产、生存、生活中,不断探索,勤于耕耘,创造了光辉灿烂的苗侗等民族药医药技术,丰富了中华民族传统医药学的内容,成为传统医药技术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如在接骨、外伤、刀伤、烧烫伤及跌打损伤中发明创造的弩药,在健脾开胃中发明的微生态制剂,在通经活络中发明的热药与棒疗,在消肿治疗中发明的砭石与瓦针等等,不胜枚举,这些蕴藏着苗侗等少数民族人民智慧的药物和技术至今仍在使用。
这些方药法理的形成都与黔东南这块土地分不开,是这块土地上苗侗等少数民族人民的智慧结晶,是近万年实践的沉淀。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黔东南是苗侗等民族药的发源地、是人类康养体验和休养生息的圣地。那么,当社会发展进步到一个新阶段、人类文明进化到一个新水平时,把那尘封已久的原始“明珠”——苗侗等民族药质量法定标准化,就是历史进程的必然。
二、苗侗等民族药简史与现状态势
从天然资源禀赋到应用实践,从居住历史到居住人口,再到民间用药范围和影响等综合考察,黔东南无疑是苗侗等民族药的天然药库和最大实践基地。苗侗等民族药要明确身份,进入药典,必然要有核心的物化思想与现代医药理论接轨。首先,要有系统的苗侗等民族医药理论作为研究的基础。其次,要有核心的和可验证疗效的产品。再次,是要具有展示医药和康养相互融合的基地,使各族人民能体验到苗侗等民族药的特色。最终形成特色鲜明、效果独特、优势明显的产业体系,成为黔东南经济增长极永续不竭的苗侗等民族医药特色技术文化。
黔东南苗侗等民族医药产业在州委州政府的领导下,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2011年在凯里举办第一届苗侗医药论坛以来,可谓突飞猛进。在州内研究生产获得国家药品注册的苗药有5个,经导入、再研、融合获得国家药品注册生产的苗药制剂有14个。在专利、论文、著作、产品、科技立项、7大类制剂研究、苗药药性理论研究、高校人才培养、民间医师认证和传统医药技术挖掘方面更是大步前进。
凯里学院依据高校发展规律和服务功能,设置了苗侗医药学院,形成了“教授—博士—高级实验技师”教学科研团队,对多种苗药开展了初步研究。
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根据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职业教育理念,设置了苗侗药品生产技术专业;在贵州省民委的支持和认证下,成为“贵州省少数民族医药研究基地”。在贵州省教育厅强力支持和州政府的配合支持下,通过民族医药项目建设,投资2000多万元,建成了现阶段先进的天然苗侗药实验室,可应用XRF、PXRD、FTIR分析技术对天然药材中苗侗药的活性成分进行研究,应用分子识别技术对有药用价值的先导化合物进行设计。形成了“教授—博士—高级实验技师”教学科研团队,对道地苗药蜘蛛香、妇人福、枫荷除痹酊等开展了系统的产业化研究。贵州省科技厅黔科合成果人才[2019]4407号《道地苗药“苗格郎妇人福”产业化应用示范》于2021年结题。
黔东南州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在食品药品检验检测领域不仅具有资质,而且具有开创性工作的基础设备设施和人员。
黔东南州中医院、黔东南州民族医药研究院、黔东南州人民医院、黔东南州第二人民医院和各县市一线实践专家在苗侗等民族药临床应用中不断地探索和创新。
贵州苗仁堂制药有限公司、贵州飞云岭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贵州苗侗百草医药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在苗侗等民族药研发、制造和市场拓展方面稳步前进。
黔东南州苗侗医药学会(筹)的所有会员和专家顾问在民族民间用药和医药技术文化方面进行了具体的收集、整理与交流。
黔东南州人大常委会对发展民族医药进行了地方立法,颁布了《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苗医药侗医药发展条例》。黔东南州政协通过民族民间调研,出版了具有苗侗特色的《名树名药》书籍。黔东南州卫生健康局创新民族民间医师资格认证工作,更是开创了少数民族地区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先河。
三、苗侗等民族医药申报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意义
1.技术意义
“支持黔东南州符合要求的苗侗等民族医药申报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这是对黔东南民族医药行业的鼓舞,是对区域内科技水平及其转化的检验,是对区域内药品企业的鞭策。药典是国家监督管理药品质量的法定技术标准,是记载药品标准、药品规格和药品质量检测方法的法典,是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和行政、技术监督管理各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定技术依据,是药品生成和临床用药水平的重要标志。
全世界有200多个国家,其中有本国药典的国家仅有42个,世界卫生组织(WHO)为了统一世界各国药品的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方法而编纂的药典是《国际药典》,供WHO成员免费使用,现行使用的是2015版(第五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有11个版次,最新版药典是2020年版。
现在,我们聚焦202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努力推进、扎实工作,争取实现入典目标。黔东南苗侗等民族医药进入药典,不仅说明了民族医药具有实效、天然、绿色、生态和普惠的优势,也体现了民族医药技术的高质量以及黔东南的科技应用水平。
2.经济意义
药品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是进入医保的重要基础,是市场质量的无声代言载体,是消费者心中的主流选择产品。对于拓展市场、促进黔东南经济持续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能实现目标,将成为未来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点。
四、苗侗等民族医药申报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几点建议
1.一是坚持高位推动,实际工作高效推进。政府专题研究,明确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把“入药典”列入整体目标责任考核,增加权重,制定追责办法;二是强化价值引领,苗医药品质不断提高;三是坚持产学研融合,团队品质不断提升。围绕工作目标,实施科技绩效管理模式,以论文、课题、文化作品、学术交流考核每一个工作人员;四是注重沁润人心、滋养工作人员的思想,始终把研究过程作为品质提升和普及苗侗等民族医药的灵魂工程,全程开展入药典、见实效、重传承的研究活动。
2.必须紧紧抓住“黔东南苗侗等民族医药入药典”这个重点任务,靠实责任、持续用力,做到“聚焦三个目标”、团队精准发力,确保工作全程以“黔东南苗侗医药入药典”质量标准体系实施。
第一个目标:聚焦黔东南苗侗等民族医药资源,注重摸底分类,在存量与特色上下功夫。重点在六个方面发力,包括但不限于黔东南苗侗药名称、类型、性质、特色、生产、优势这些指标,强化分类掌控、综合判断,确保苗侗药品种的独特性。
第二个目标:聚焦药典项目类别,深度钻研要求内涵,在品种质量上下功夫。经过遴选的药品是否具备入典要求,必须对标对表,逐项落实。研究平台达标合法,全程有规范文件,设备设施校对无误,所有数据准确、人员资格认证有效。
第三个目标:聚焦工作质量,注重人员技术状态,在提质上下功夫。以苗侗等民族医药类别及检测质量为主,着力围绕药典各个指标类别,深化工作机制,紧盯“黔东南苗侗医药入药典”质量标准体系,集中攻坚,确保“黔东南苗侗等民族医药入药典”。
3.黔东南州苗侗等民族医药“入药典”有两个关键基础。一是领导重视并作为工作目标持续跟进考核;二是作为特别社会发展项目,进行重大专项立项。
组织建立“黔东南苗侗等民族医药入药典”工作专班,鼎力铸勤。工作专班由政府领导、专业团队、高级专业顾问和企业组成。围绕目标的具体任务细化分解落实到人,精准发力,扎实推进,定期评价。
工作专班成立后,一是要深刻认识到“黔东南苗侗等民族医药入药典”对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和长远发展的支撑作用;二是要建立“黔东南苗侗医药入药典”工作质量考核体系,确保实现工作目标的质量;三是要深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一、二、三、四部的相关内容和技术指标;四是要系统研究苗侗等民族药药性。
目标是指路的明灯,行动是梦想的翅膀。方向已经明确,行动势在必行。我们要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危机感,食不甘味、夜不能寐的责任感,戮力同心,奋楫笃行,紧盯目标,确保“黔东南苗侗等民族医药入药典”任务圆满完成。
(作者系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药理学教授、州管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