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姜绍文 高雪) 5月12日,在三穗县武笔街道木界村菌棒加工厂里,木界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昌权给20多名产业工人解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和《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黔东南自治州“黎从榕”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的实施意见》有关会议、文件精神。同时结合该村的资源条件,紧跟文件精神和产业订单,积极引导广大群众参与到发展林下菌产业中来。
“今天到这里来跟大家宣讲的主题是学习贯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和如何用好‘桥头堡’政策推动高质量发展,让我们的产业工人了解会议精神和掌握国家政策。林下菌产业是我们的优势产业,我们想借‘桥头堡’政策把猴头菇、羊肚菌等林下产业宣传出去,发展出去,增加群众的收入。”刘昌权告诉笔者。
粟周芬是木界村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与庄稼打了几十年的交道,2020年村里建起菌棒加工厂,她也因此从农民转变为了产业工人。听完宣讲,她激动地说:“党和国家的政策越来越好,我们村的猴头菇产业发展也会越来越好,我坚信只要我们努力,我们的生活也会更加幸福。”
木界村驻村第一书记李定和对笔者说:“我们村现在有60多个工人在猴头菇基地务工,主要从事菌棒生产、转运、上架、管护等工作。黔东南州‘黎从榕’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文件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红利,接下来,我们将积极与外面的企业对接,承接更多订单,让群众有更多的增收渠道”。
据了解,木界村菌棒加工厂采用“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日产菌棒4万棒,年产菌棒200万棒,现已打通了广东、广西一带的市场。有市场和技术的保障,群众发展猴头菇产业兴趣更高,干劲更足。
与此同时,在武笔街道彩虹社区帮扶车间里,彩虹社区驻村第一书记赵灵军正向帮扶车间工人们宣讲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和《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黔东南自治州“黎从榕”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 “桥头堡”的实施意见》会议、文件精神,车间工人们听得仔细,听得入迷。
“听了此次宣讲,更加坚定了我们企业未来发展的信心,特别是贵州省政府支持黔东南自治州‘黎从榕’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实施意见,对于我们企业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发展契机,在商品出口物流运输等方面,我们和沿海城市的企业交流合作起来更加便利,也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发展,带动更多的易地搬群众就业增收。”三穗县昱鑫服装有限公司负责人罗小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