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5月18日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思政课教学的应有之变

○ 三穗县民族高级中学 袁世録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儒家经典道出了教育的真谛,指出了教育立德树人的方向。《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核心素养是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四个要素对于立德树人的独特价值可依次归结为有信仰、有思想、有尊严、有担当,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思想政治课没有充分发挥立德树人的关键功能。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应承担使命,作出应有之变,发挥应有之义。

一、从“育分”的短视教育向“育人”的远视教育的观念转变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目标从“双基”发展到第八次基础课程改革的“三维”目标,再发展到现在高中课程标准修订的“学科核心素养”,每一次都是承载着时代任务的飞跃。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核心任务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但党和国家需要怎么样的人,怎样的人才能担起民族复兴之大任,是摆在思政课教师面前的新课题。“培育怎么样的人,怎样培育人”成了高中思政课教学的使命。

原有的“唯分数论”教育观念已经不合时宜,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不能把提高考试分数作为目标,以“分数”论英雄的短视已成为思政课发挥立德树人功能的障碍。高中思政课教学要站在党、国家和民族的视野下,把思政课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看,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人,用党的理想信念凝聚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人,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激励人,引导青年学生自觉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

二、从“育知”的传统课堂向“育心”的新型课堂的重心转移

课堂是连接师生的桥梁,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课堂教学依然停留在“学科本位”下,把教学重心放在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上。在核心素养背景下,课堂教学已经走向“学生本位”,加之新教材内容的理论性增强,如果依然将“育知”作为课堂教学的重心,难免会将思政课教学带入误区。以新教材必修三《政治与法治》第一课第二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为例,如果我们还是注重知识的讲解和记忆,就感觉是在自说自话,难以让人信服,一堂思政课也被硬生生地上成了历史课。从培育人的角度看,不能让学生信服;从知识的角度看,又不及历史老师讲得透彻,就让思政课失去了应有之义。由此,“让学生学什么”“怎么样的学习目标才更有意义”是思政课教师需要重新思考的问题。

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可见,思政课的教学过程是心与心的对话过程,思政课教学的重心是“育心”。高中思政课教学要以课本知识为基本载体,摆事实,讲道理,将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在“润物细无声”中使学生明理、增信、崇德、向善、力行。

三、从“填鸭式”被动接受向“活动化”主动生成的方式转化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课堂普遍呈现“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而思政课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的思想境界得到升华,并践行于生活中,即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使内容固化、形式僵化、路径单一,对培育学生的新思想,培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人才培养要求不相符。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构建了活动型课程。即要求将学科内容通过一系列活动的结构化设计展开。主要从四个方面着力:一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活动设计,把理论观点阐述于社会生活和学生的活动;二是强调辨析式学习过程的价值引领;三是倡导综合性教学形式,注重复杂情景创设;四是开展系列化社会实践活动。因此,核心素养背景下课堂教学是根据教材内容,结合社会生活创设活动化教学方式,在活动中引导学生主动生成知识、培养能力、树立信念的过程。应该是绵绵发力,而不是“蛮不讲理”地灌输。

四、从“知识”的单一考评向“素养”的多维考评的方向转换

教育考评对课堂教学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应试教育下对学生的考评往往以知识和分数作为标准,考评方向单一,把学生培养成知识的“复制机”和考试的“机器”。随着核心素养的提出,更强调学生的政治意识、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因此,对学生的考评应该转向“素养”的多维考评。

从近几年的高考题上看,我们也能感受到高考在考评上的变化。以2021年全国(甲卷)第38题为例,该题以“新冠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冲击”为材料,设问“说明如何着力让老百姓能消费、愿消费”。从选材和设问上看,材料紧扣时政、关联生活、情景复杂,设问思辨性强、维度广。考查的绝不仅是考生的知识,更是考查学生平时对国家、对生活的关注,也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参考答案上看,和以往明显的区别是不局限于知识条条款款的运用,允许答案表述的时政化和生活化,这样更有利于反映出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因此,在思政课的教学中,我们在作业、试题的选择上,要能够考查学生多方面的素质,在批改上要从多方面考量。

总之,核心素养背景下,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发生了变化,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在教育观念、教学重心、教学方式、教学考评等方面也应有所变化。

--> 2022-05-18 1 1 黔东南日报 c187540.html 1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思政课教学的应有之变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