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5月19日

践行“双减”还需化解幼小衔接焦虑

○ 张玉胜

许多家长对孩子的学前教育存在疑虑,对能否顺利实现幼小衔接心存担忧,究其原因,固然有对小学“零起点”教学情况不了解因素,但更多的还是缘于对“不输在起跑线上”的“抢跑教育”情有独钟。他们期待孩子在入学前多些知识储备,多些“先飞入林”的教育启蒙。这显然存有认知误区。

破除家长对幼小衔接的不当焦虑,让“双减”政策也充分体现于学前教育阶段,就得消除认知误区,尊重教育规律,并在促进幼儿园与小学联动的基础上,提高教育“透明度”,减少不必要的担心与焦虑。

首先,要坚守幼儿教育宗旨,走出“知识抢跑”认知误区。“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弊端难除,除了幼培机构出于营销噱头的因素外,还在于家长对“知识抢跑”不可持续性缺乏认知,乐见孩子认几个字、识几个数、背几篇文等显性“进步”,而忽略对其非智力因素开发和良好习惯培养。有研究表明:学龄前学习过小学阶段知识的学生,其后期的学习适应性反而比没有学习过小学知识的学生差。

其次,要增进幼儿园和小学的双向课程衔接。学前班过度、超前教授幼儿知识,也导致小学“零起点”教学落实艰难,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为此,要遵循教育部印发的《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与《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要求,引导幼儿园、小学以及社区联合为幼儿及家长开展多种观摩体验活动,不仅要满足儿童对知识经验的衔接,更需注重其情感与社会性的有机接轨。

第三,要加强对家长的引领指导,缓解其焦虑。“花儿不开,不要硬掰”。孩子成长和知识积累有其自身循序渐进的发育及学习规律,大可不必拥有急功近利的过度焦虑。家长要树立全程全面、双向多维的幼小衔接理念,切忌把注意力只放在学习适应上,尤其要更多关注孩子的习惯养成和社会交往。过度重视知识准备,不仅加重了儿童的学习负担和心理负担,还容易造成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发展不均衡。要以幼儿园和小学为依托,向家长提供更多指导性资源,以帮助家长了解如何为孩子上学做好准备。

--> 2022-05-19 1 1 黔东南日报 c187593.html 1 践行“双减”还需化解幼小衔接焦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