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剑河县南加镇幼儿园 何银燕
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因此开展劳动教育具有现实和长远的意义。幼儿园的劳动课程,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与生活自理能力,而且有利于创造能力的发展,促进了良好道德品质的塑造。幼儿园的劳动课程的本质功能是促进幼儿从自然向社会逐步发展,所以学习劳动是幼儿社会化的重要环节。由于幼儿年龄偏低,幼儿的劳动课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完成。
一、创设生动场景,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幼儿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主要动力。劳动课的开展如果没有很好的导入,幼儿就觉得劳动课单调枯燥,又累又无聊。如果幼儿园老师的劳动课教学方法千篇一律,势必难以让幼儿对劳动课产生兴趣。没有兴趣,再好的课程设计也无法实现。
例如,教师在上劳动课时,要以大班的学生作为创设情景的导入,要以整洁简单易学作为一个标准。首先来自大班的学生演示如何劳动,由于有了大班学生的现场演示,学生有了初步印象,也激发了兴趣,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学习分层整理自己的小书包,尽可能记住每一层适合放什么学习用品。幼儿学习正确洗手,幼儿自取餐食餐具、用餐后将餐具归位。学生不懂的地方,教师加以指导。面对学生的进步,教师还要不断地表扬激发学生兴趣。
二、加强劳动合作,强化幼儿对分工的认识
劳动的过程,就是一个独立完成和合作完成一项任务的过程。在幼儿劳动教育的过程中,为了完成一项劳动任务需要分工合作,效果比较好。幼儿在与同伴的沟通交流过程中相互帮助、相互鼓励,建立了友谊,有助于锻炼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例如,在植树活动中,教师首先进行分工,五人一组,有的学生挖土,有的学生挖坑,有的浇水,共同植树。在存活下来的树苗下,教师引导式的发言,使得学生深层次感受劳动者的艰辛,进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爱游戏,教师也可组织角色扮演活动,让幼儿体会教师、医生、售货员等职业角色工作,进而领悟每个职业的特点。
三、优化教师指导策略,家园共同努力
劳动是获得果实的一个重要手段,学会劳动是幼儿获得生存发展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劳动课区别于一般的智力教育,除了需要幼儿教师指导以外,家庭的协作教育也至关重要。除了在劳动课中组织幼儿参与劳动,还可以通过一日活动提供随机指导,平时生活中的点滴小事都可以达到教育目标。家长可以让孩子饭后收拾餐盘、主动擦拭教室和黑板,给父母倒水,在父母劳累的时候给父母捶背、擦汗水,不断增强幼儿的劳动意识。还要注重开展家园合作,家长也要积极配合,从而促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
四、劳动教育课程生活化
教育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劳动课更是与生活息息相关,与生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积极引入校外资源,将劳动教育的内容与生活情境深度融合。
在劳动课中要让学生感觉到劳动的有用性。幼儿在生活中感受劳动对自身和他人的直接作用是理解劳动价值和意义的基础,使得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对社会有用的人。
教师还应当在劳动课程生活化的理念下引入游戏化的操作方式。师生应当共同创设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劳动角色体验活动,让幼儿在快乐的角色扮演中、劳动体验中获得充分的操作实践体验和直观感受。
例如,有一位学生即将过生日,她的父母都在广东打工,笔者就组织了一次过生活的活动。在过生日的过程中买来了制作蛋糕的一些材料,教师和学生一起制作蛋糕,一起插上蜡烛,一起吹蜡烛,一起唱歌,学生都很高兴。学生在学习中增长智慧、愉悦身心,让自然生动、丰富多样的劳动成为本园幼儿们独享的美好生活。
劳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方面有重要作用,老师应当创设情景,激发学生上劳动课的兴趣,加强生生间的合作,培养学生的友谊。老师还应当引入生活化的教学使得课程生动有趣,进而使得学生体验到劳动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