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5月19日

支部引领促振兴 产业兴旺日子“红”

—— 岑巩县水尾镇新场村以“党支部+”模式全力推进乡村振兴

○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田清 姚宁 杨光能 通讯员 周文政

初夏时节,走进岑巩县水尾镇新场村,只见道路两旁的蔬菜基地里,村民们正忙着给豇豆插竹搭架、吊线引蔓。

“平时我忙完自家的事后,就会来合作社里干活,闲的时候十几天,忙的时候一干就是一个来月。”水尾镇新场村村民赵香兰向记者乐呵呵地说,“以前我们只种水稻和玉米,除了出售这两种作物获得的收入,就没有其他收入了。现在好多了,我们不仅有租金,还可以在合作社务工挣钱。”

“今年我们合作社种植豇豆40亩、香葱20亩,在田间管理期间,每天都需要工人10余人,整个种植期下来,可以直接带动50余人次就近务工增收。”新场村党总支书记、岑巩县新昶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黄俊榜说道。

新场村位于水尾镇集镇西南周边,过去,村里的农业产业不成规模,村集体经济十分薄弱。近年来,为了加快村域产业和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新场村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切实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于2016年初成立了岑巩县新昶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以“党支部+”产业模式,瞄准市场需求,大力发展食用菌种植、蔬菜种植等农业特色产业,不仅进一步壮大了村集体经济,还有效盘活土地资源、拓宽就业渠道,在推进乡村振兴生动实践中唱响党支部助增收、促发展的主旋律。

不同于普通农户牵头的专业合作社,岑巩县新昶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还成立了党支部,由新场村党总支统一管理,村级集体经济特征更明显。

“通过村‘两委’的努力,近年来,我们先后建起了农贸市场、物流园、砖厂、蔬菜种植基地、食用菌种植基地等一批产业项目。2021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130多万元,利益联结274户农户。”黄俊榜说。

今年以来,为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新场村按照“一村一品”建设产业兴旺美丽乡村的发展思路,紧盯市场前端,全力推进以香菇种植为主、蔬菜种植为辅的特色产业发展。目前,全村已完成香菇种植30万棒、蔬菜种植100亩,今年预计村集体经济收入可达100万元。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离不开强有力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作支撑。近年来,岑巩县水尾镇致力于推动村级党组织建设与村集体经济发展,以村级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为切入口,把党支部建在合作社、产业链上,推行村级集体经济和农户“双增收”合作模式。同时,切实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与合作社的产业优势紧密结合起来,推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富民强村、党群共富。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发挥好合作社的示范带动作用,待到技术成熟、市场保稳了之后,再把产业项目‘反租倒包’到农户身上,合作社则继续做好技术指导、收购、销售等工作,让老百姓真正成为产业发展的主力军。”水尾镇党委书记杨柳清说。

--> 2022-05-19 —— 岑巩县水尾镇新场村以“党支部+”模式全力推进乡村振兴 1 1 黔东南日报 c187620.html 1 支部引领促振兴 产业兴旺日子“红”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