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平县平溪中学 蒋本堃
华东师大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的崔允漷教授研究的学历案认为提升学生的学习力有两条途径:一是课程;二是课堂。当下最大问题是课堂。我们的课堂需要变革,通过教学案的变革改变教师的专业成长,进而寻求课堂教学在学习、真学习的最大可能性,并且能把学历案真切地运用到语文教学改革中去,从而取得成果,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实践运用。让它在课堂中开花在学生身上结出果实,需要我们青年教师们的不断探索和付出。为此,我们成立了课题组,研究学历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运用。
一、什么是学历案
它是关于学习经历或过程的方案。学历案的最初来源灵感是医生写的病历,病历对病人而言是很有针对性的,我们的学历案同理。通过教学内容探索发现,学历案要解决六大要素的关键问题,如主题与课时方面的问题,要在多少时间内学习什么?从所要教学的课文主题或单元来自何处?知识地位如何?是时间,它根据目标教材,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确定该内容的学习时间,可以是1到6课时不等。
二、了解学习目标
首先设计教育评价任务,再来设计教与学的活动,重点关注学什么,何以学,体现学的逻辑。第二,用户不同。教案的用户是教师,以教师的角度来写,教师在课堂上课随时发挥,随机发挥。学历案用户是学生。语言是学生语言,要符合学生思维与认知特点,方便学生读懂。学历案中需要留白,供学生学习时记录,留下学生真实的教学学习痕迹。第三,要素不同。教案的构成要素是以教师教学行为来组织的,而学历案的构成要素是以学生如何学会的过程来让学生清楚他们要学会什么?
三、评价任务
看过一个视频,一位年轻美丽的妈妈给 5岁的女儿说:“你快吃,妈妈爱你。”“妈妈我不吃。”“为什么不吃?”“你买的都不是我喜欢吃的,我为什么要吃?”看到这个视频后,笔者作为老师一直在思考:这么多年以来我们的教学模式一直是以老师写教材为线索,学生一直是在教师的教案牵引下学习。能不能反其道,站在学生的年龄层次去思考,让学生参与配合,写出以学生要求为出发点的教案。这样学生“我参与”“我快乐”,让学生从“让我学”到“我乐学”,最后发展成“我要学”。怎么知道学生是否学会?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依据目标的数量难度、关联、种类以及学情来确定评价任务的数量与安排。其次,从要求上看学生学习情境知识点任务,引出学生目标达成的依据。
四、学习过程
在学习过程中,如何分小步子学会?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首先,达成目标的资源、路径、课前备课标示。其次,课前要预习,定时间,有任务。在课中学习,教师可根据自己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与学生沟通交流,确定对所学知识梯度设计及拓展,体现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最后,检验与作业。如何检测或巩固已学会的东西?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对课前、课中与课后作业的整体方面去设计,作业布置要精简明确,学以致用,尤其要关注学生基础。其次,进行检测,从检测中得出巩固并得到提升;学会反思,可以通过学后反思中分享到什么?如要引导学生梳理已学知识、学习策略,掌握分享自己的学习知识,诊断学生自己的问题,获得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及时得到提升。
以往的教案主要包括教学目的重难点、导入新课、复习旧知识、讲授新知识、巩固新知识、布置作业等。学历案是教师在班级教学背景下,围绕具体学习情况包括主题课文内容、单元设计等出发,从期望学生“学会什么”出发,设计并展示“学生何以学会”的过程,以便于学生与教师构建教学经验,或掌握知识的专业方案。它是由教师和学生设计,用于规范或引导学生学习的文本,通过目标达成脚手架,是一种可重复使用的学习方案,是师生、生生、师师互动的载体。学历案也可以称之为“微课程”,它能解决“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将学生的学习经历从课前课中研制延续到课后,从个人尝试合作学习到自我评价学后反思,从专注倾听到动手操作,到教授他人,体现了全过程、全方位、多形式的经历创设,将学生的学习带入了一种全新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