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江县停洞镇苗朋小学 梁志忠
数学复习课的目的归纳起来就是查缺补漏、矫正偏差、防止误解;归纳梳理、知识架构、形成网格;概括提高、综合拓展、灵活运用,最终落实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上好复习课的一点教法体会。
一、数学复习课存在的一些误区
一是把复习与应试挂钩。很多复习课搞的是面面俱到和题海战术,是旧知识的简单再见和机械重复,结果使学生学习负担过重、乏味,起不到发展学生能力的作用。二是不面向全体学生,偏重于讲解难题、怪题,使学习困难的学生失去学习信心,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个性。三是没有正确区分复习课与练习课,把复习课上成单纯的练习课,没有体现复习课是知识的系统化,是在原有基础上的更高层次的学习过程。复习课的教学任务应是让学生在完善认知结构的过程中温故而知新,发展数学思考,提升数学素养。因此,我们小学数学教师,要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有较大的提高。
二、复习课的一些主要教法
(一)要扎扎实实地进行基础训练。复习课的基础训练要抓住单元的重点,为下一步知识的梳理做好思维、知识和心理上的准备,将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激活。同时也是对学情进行一个初步的摸底,对重要的基础知识做好查漏补缺,切实做到旧知要烂熟,力求熟练、准确、快捷。例如,在复习“比例的应用”时,可设计这样一组题,让学生进行基础训练,做好复习的准备。1.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成不成比例,是成正比例还是反比例?并说出理由。 ①单价一定,购买吨数和总价。②人的跑步速度和身高。③正方体每个面的面积和它的表面积。④正方形的边长和它的面积。2.口答: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解题的步骤是怎样的? 要想正确、快速地用比例知识解答数学问题,必须能在短时间内准确判断题目里两种相关联量之间的关系。如果正确判断这一关过不了,后面解答有关比例知识的实际问题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水之源,失去了应有的支撑。
(二)可采用预习法和比较法进行复习。预习法就是让学生自己复习,因为复习课讲的内容基本上是学生已学过的知识,布置学生预习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生通过预习,加深对已有知识的理解,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数学复习课中利用比较法复习,可以帮助学生分清知识的联系与区别,便于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如在学习了比较两数的倍数关系以后,可以与已经学过的比较两数的相差数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加深了对这两个知识点的进一步理解,也就进行了全面的复习。
(三)做好课始检测和课尾检测。复习课中的小测验,在时间安排上通常有两种情况:一是在课堂前10分钟安排小测验;二是课堂后10分钟安排小测验。在复习课中,课前的小测验有一定作用,一个班级的学生往往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够精细、准确,解答较复杂问题时,往往不会纵横考虑,准确把握知识的前后联系,学生也存在各自的具体问题。通过小测验,教师可以更多地了解学生,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从中获取具体的信息,进行分析,及时反馈,查缺补漏,对症下药。在复习课中,课尾小测验更加重要。通过课尾小测验,教师能更清楚地了解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更好地了解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同时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复习课的教学效果。
(四)复习课练习题设计要注意的几点:一是弹性设计,培优转差。在内容选取上应考虑学生差异性,可以就同一问题情境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或开放性问题,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二是针对重点,讲究实效。如概念的复习课,知识点容易相互混淆,那么在题型的选择上要侧重于辨析题,有针对性的练习,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结合实践,力求创新,使原来枯燥乏味的题目变得鲜活生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