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黎平县水口镇东郎小学 柏成欢
核心素养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依据,核心素养的渗透和培育是教学的落脚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这一落脚点对教师来说是巨大的挑战。本文将基于核心素养的角度,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以下策略:因材施教,采用分层教学;学科融合,丰富教学内容;贴近生活,探索实践活动;重视评价,助力学生发展。
一、因材施教,采用分层教学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学校和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进行教学设计,根据学生的特点开展个性化的学习。每个学生对已学知识接受程度不同,在教学中对不同学生产生影响的论据不同,教师要对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的论据,进行因材施教。除了同一班级的不同学生之间,有的数学教师同时担任两个班的教学任务,还应该考虑到班级与班级之间的差异,主动去发现学生的兴趣特长,有针对性地促进学生在数学上的个性发展。教师要以学生的真实情况为抓手,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学习状态、兴趣爱好等特征,将学生进行分层,针对他们各组的特点,对他们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但目的保持相同,都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二、学科融合,丰富教学内容
学科融合的理念不断普及并被流行推广,核心素养的培育正需要基于此理念之下,数学课程是一门有着较强逻辑思维的学科,数学可以吸收众多课程的特点,各学科都可以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核心素养要求学生需要在各种情景中应用所具备的数学知识、技能、行为和态度,跨学科学习就成了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一种方式。
如,STEAM教育强调的就是学生利用整合的知识,在具体的情境中去思考问题,提出假设,引导学生采用多学科融合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重视学生学习思考的过程。STEAM教育应用于小学数学课程中,恰好突显了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渗透,通过整合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逼近现实,有现实意义的学习,解决现实问题,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贴近生活,探索实践活动
核心素养的培育,离不开实践活动。数学本身就是一门充满情境性与实践性的课程,仅从数学知识理论入手进行教学,会显得过于抽象,学生对一些简单的知识就无法理解。任何一门学科内容都起源于生活,生活中的各个场景都体现出了数学知识,因此要将数学学科知识与数学生活经验相结合起来,在设计教学实践活动时,也应该从生活出发,贴近生活。例如,在二年级的《数学广角——搭配(一)》中,需立足于学生的知识起点;指向“搭配”本质的学习——不重复、不遗漏、有顺序;并在其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初步的排列组合思想、优化思想;实现数学核心素养——逻辑推理、数学建模在课堂中的渗透和培育。本节课可采用破解密码的生活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让学生在情境中进入学习,并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用1、2、3的数字卡片摆一摆,记录摆出的结果。最后又通过三人拍照的活动,排出不同的位置站法,让学生在探究实践中发现规律,掌握排列组合的方法。
四、重视评价,助力学生发展
评价是教学活动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清楚地认识自己的优缺点,从而找准方向进行努力。建立健全合理的、规范的教学评价机制是使小学数学课程走向“规范化”“常态化”的根本取向,也是必备的条件。在评价内容上,不能片面重视学科知识,要对数学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学习态度和习惯等综合素质进行考查评价;在评价标准上,要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兼顾不同学生发展的多样性和不平衡性,用不同的标尺去衡量不同的学生;在评价重心上,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利用档案袋等方式,全面客观地进行评价。应利用评价的激励、导向等功能,促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落实数学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养成数学核心素养。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渗透需要落实在每一节数学课堂中,数学素养基于人的培养目标和数学本身的特征相结合,教师需要反思传统教学策略,正确认识核心素养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努力培养学生理解数学、用数学、做数学的数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