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唐树银 罗国梅 林英) 初夏的锦屏,空气中依旧透着一丝冷意。从县城驱车沿清水江畔逆行而上,穿梭于青山绿树之间,一个半小时后便到达57公里外的固本乡。这里是该县最偏远的乡镇之一,然而“快递进村”的春风,却实实在在地为这个大山深处的山乡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向往常一样,锦屏县民佳惠农土特产有限公司负责人石庆良驾驶着小货车,行驶在大山深处,开始了新一天的山货采购。
“这几天的订单主要以野生蕨菜和水芹菜为主,今天到村里主要采购这些山野菜。”在务翁村广场上,10多名村民早已将蕨菜、水芹菜、五香草等山里的农特产品打包好,等待石庆良上门收货。
“3年以来,他需要什么,我们就进山采摘什么。多的时候一天得100多元,少的时候也有七八十元,一年下来也有近万元的收入,对我们来说真是好事。”务翁村村民杨情香高兴地说。
昔日长在深山人不知的山野货,如今通过互联网变现为宝,让许多像杨情香一样的留守老人实现增收。
“这两天还是采摘蕨菜和水芹菜为主,如果有其他订单,我随时和你们联系。”每次采购完毕,石庆良都会将店里下一步采购需求告诉乡亲们。
返乡创业前,石庆良和妻子吴章香一直在电子商务大省的浙江务工。在接触到淘宝电商平台后,耳濡目染,他们被这种神奇快捷的销售模式深深吸引。
看着厂里商品一单接着一单在网上完成交易,石庆良意识到家乡大山里的特色山货肯定也能通过电商渠道走出大山,销往更广阔的市场。于是,夫妻俩毅然决定返乡创业。
得益于电子商务的蓬勃兴起,石庆良的锦屏县民佳惠农土特产有限公司在当地也小有名气。如今,电商兴起了直播带货新形态,吴章香就成了公司唯一的主播,她相继在拼多多、淘宝、抖音等平台开设了直播间,从屏幕后走到屏幕前,线上直播卖起了山货。
“直播间的家人们,我们的蕨菜、水芹菜都是当天进山里采摘的,你下单后,马上打单,马上发货。”吴章香一边展示、推介山货,一边熟练地将山货现场打包,并回复直播间顾客的咨询。直播间人数一般在5000人左右,最多时达到2万多人,忙得不亦乐乎。
“我每天都要在直播间跟网友们互动,展示我们这里的农土特产品,介绍销售流程,每天销量有400到500单,主要销往贵阳、广东、福建、重庆等城市或省份。”吴章香向笔者介绍。
深山采购,“云”上销售。数字网络拉近了供需两端,一头连着山里的农特产品,一头连着全国各地的消费市场,锄头加鼠标,山货就能插上“翅膀”飞出大山。
经过多年的辛苦经营,石庆良夫妇的各个电商平台业绩持续增长。2021年,销售农特产品实现收入近400万元,支付群众供给山货资金200余万元。带动20余人长期稳定就业,辐射固本乡及周边乡镇多个村群众通过销售农特产品增收致富。在电商事业不断做大的同时,石庆良夫妇也积极探索规划公司发展新方向。
“这是我们当地的五香草香料,不到半亩地,3年多来我们先后向该农户收购了近7万元的五香草香料。”随着网络订单的不断增多,石庆良动员了不少村民通过规模化种植各类农特产品来保障网店订单货源供给,带动更多村民实现增收。
“公司下一步计划把农村闲置的土地流转集中利用起来,以线上销售+线下种植的模式,以市场需求端带动农业种植供给端,着力发展农业产业种植基地,鼓励群众种植农业特色产业,比如五香、黄精等,进一步拓宽群众收入,助力乡村振兴。”对于公司未来的发展,石庆良也有了明确的规划。
据悉,在锦屏县,像石庆良一样的村级电商服务站点还有102个,在天猫、淘宝、微商城等第三方电商平台开设店铺131个。2021年,锦屏县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农特产品1468.0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