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吴菊) 近年来,台江县施洞镇坚定不移地培育壮大产业发展体系,始终以做强优势产业、培育产业人才为着力点,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群众生活日新月异。
据悉,该镇积极探索“村民提议+村委商议+镇级研判”模式,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形成了良田村发展“枇杷+西瓜+清福鲤+茶叶”、岗党略村“红色文化旅游+稻鱼共作+林下养鸡+银饰刺绣+民宿产业”、小河村“乡村旅游+猫坡西瓜+林下中药材”、旧州村“獭兔养殖+林下中药材+大棚蔬菜”等产业发展思路。
“去年,我们村种了8593.5亩枇杷,今年我们在7个枇杷基地套种西瓜和大豆。”看着刚刚种下的西瓜,良田村党支部书记龙光平算起了经济账,“西瓜预计平均亩产能到1500公斤,产值4500元,预计又是一个丰收年!”
该镇结合自身实际盘活各村集体资源,紧紧围绕“果+”产业布局,根据“长短结合,以短养长”思路,发展“果+果”“果+蔬菜”,在全镇枇杷基地套种1000余亩西瓜、种植大豆800亩。此外,该镇还积极探索“果+禽”模式,引进企业发展林下养鸡,采取“公司承包、集体土地入股参与分红”的模式,在枇杷基地养殖鹊山鸡,每年可分红12万元。目前,鹊山鸡出栏1万多羽,带动20余户村民增收致富。一地多用模式,让土地长出“金元宝”,田园成为“聚宝盆”,产业叠加,农户增效增收。
近年来,施洞镇吸引了大批闯荡在外的“施洞雁”归乡反哺,刘跃奇就是其中一员。2021年,一个正值得奋斗的年纪的青壮年,没有忘了那片生他养他的地方——施洞镇。第一眼看到刘跃奇时,憨厚淳朴,裤脚和皮鞋沾满了泥土,妥妥的村干形象。
据刘跃奇介绍,可实现年孵化水花鱼苗100多万尾,预计增收10万余元,辐射100余户村民发展稻田养鱼。“我将带领父老乡亲共同实现脱贫致富,让他们过上幸福生活,这是我以后工作的目标。”刘跃奇如是说。
据了解,施洞镇注重将人才的优势转变为促动发展的“源动力”,建立了乡土人才信息库,全面分析掌握全镇优秀党员、致富带头人、大学毕业生详细信息,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着力打造政治过硬、能力过硬、道德品质过硬的村“两委”后备干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