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5月24日

镇远古城“后花园” 美丽乡村三门滩

○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田清 姚 宁 杨光能 通讯员 李安生 杨兴朝 摄影报道

田间花海、山间民宿、滨河栈道……在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镇远县蕉溪镇猛溪村三门滩自然寨迎来乡村旅游小高峰,附近居民纷纷进田园、入山野,欣赏大自然的无限风光,点赞美丽乡村的喜人变化。

三门滩坐落在 氵舞 阳河畔,全寨共有63户286人,距历史文化名城镇远仅12公里,距蕉溪集镇仅5公里,具有较好的交通区位优势。三门滩背山面水,青山环抱,亭台栈道,碧波绿水,风光秀丽,是镇远县“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

“2014年以来,先后在三门滩投入资金600多万元,实施了小康寨建设、‘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等项目,乡村旅游资源日渐丰富。”随行的蕉溪镇组织委员严萍介绍道。

近年来,蕉溪镇立足于历史文化名城镇远的品牌优势,依托猛溪村毗邻镇远古城的交通区位优势和 氵舞 阳河穿境而过形成的滩涂、库区等自然资源优势,以三门滩自然寨为核心,在 氵舞 阳河两岸大力打造乡村旅游产业,着力把三门滩打造成镇远古城旅游观光“承接区”和“后花园”,建成城郊一日游目的地。

一方面,不断提升村寨人居环境。投入资金150多万元,对每户房屋进行了立面改造,规范改造了庭院、圈舍、厕所等,硬化了进寨路和联户路,并建设了公厕、文化广场、休闲凉亭和古井巷道,使村寨人居环境得到了改善提升。

另一方面,不断丰富乡村文化旅游发展资源。2015年开始实施三门滩乡村文化旅游示范点建设,总规划面积500余亩,第一批投入资金395万元,实施滨河木栈道、田埂木栈道、青石板路等项目建设,形成里边田坝2横4纵、外边田坝3横3纵的总体布局,在田坝中间建设观景休闲亭、瞭望观景台、亲水台、亲花台及污水处理管网和处理池等,乡村文化旅游发展资源得到了不断丰富。

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旅游项目开发,三门滩的寨容寨貌得到了极大改善,产业结构得到了调整转型,加快了农文旅一体化发展步伐。目前,建成莲藕养鱼旅游观光基地一个,发展了枇杷、 氵舞 阳红桃等水果种植300亩,以及土鸡养殖15000羽、鸽子养殖2000对,促进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了农文旅互惠良性发展的局面。

随着乡村旅游业的发展,目前,在三门滩沿河两岸已建成乡村旅馆10家、农家乐6家,开发了荷花鱼、手撕荷花鸡、莲子粥等独具特色的菜品,特别是李家宅院改造的农家乐和冯家祖宅改造的“听荷轩”远近闻名,一年四季都有游客前来住宿体验,提高了当地群众的收入。

“我们一共有12间客房,但乡村旅游季节性较强,生意最好的一年收入近10万元。”“听荷轩”农家乐的老板见到记者时乐呵呵地说,游客大多是回头客,荷花鱼和手撕荷花鸡是必点招牌菜肴。有的游客还会就地住下来,享受这田园诗画般的乡村生活。游客入住,也增加了农家乐和小超市的收入,在乡村旅游旺季时,农家乐月毛收入超2万元,小超市月利润也超3000元。

“坚持党建引领,依托 氵舞 阳河资源优势发展农文旅综合产业,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发展林药、林蜂、林菌等林下经济,把农业现代化与旅游产业化融合起来,走出一条‘以水路带动山路,以山路丰富水路’的互补型生态发展之路。”谈到三门滩“十四五”甚至更长一段时期的发展思路,严萍这样说道。

用静怡“水韵”描出发展轮廓,用青山“绿意”绘出发展特色,不断将生态红利转化为发展红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镇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 2022-05-24 1 1 黔东南日报 c187964.html 1 镇远古城“后花园” 美丽乡村三门滩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