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凯里市第五小学 郭 君
阅读与写作在语文教学中是相互独立又密切联系的依附关系。没有阅读就无法完成知识的积累,写作时就会缺乏内涵而苍白无力。阅读能够为写作积累素材,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而写作又能帮助学生理解阅读内容,让他们更好地去阅读。小学语文教学中将阅读与写作融合起来,将阅读根植于写作土壤中能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提升写作水平。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融合的现状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阅读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但是当前许多小学生的阅读量较少,远远达不到这一要求。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大多会为学生提出一定的阅读量要求,许多小学生迫于压力也会完成教师的布置。但是这样的强制阅读效果不佳,许多学生阅读完后对所阅读的内容没有什么太多的印象。而且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许多小学生的注意力被电子产品所吸引,这就会减少了学生阅读的时间。由当前小学生的写作情况来看,许多小学生对生活细节并不关注,而且写作的内容大致千篇一律,不是妈妈照顾生病的我就是扶老奶奶过马路。而且在写作时也只是简单地将故事描述一番,而没有对细节的观察和描写,写出来的作文缺乏生命力。除此之外,大部分小学生所写的作文只是将事情由头到尾平铺直叙地描述了一番,却没有对事情的感悟。多数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并没有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联系起来,在教学时将两者分为两个模块分开进行而没有融合。许多学生在阅读时也没有养成做笔记的习惯,在写作时也缺乏动口意识,更缺乏写作的积极性。他们在写作时无法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在写作时经常会带着敌对的情绪来完成任务,导致学生写作水平不佳。小学语文教学中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与教师的重视程度不足有很大关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和学生对阅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他们将阅读当作可有可无的事,导致学生在阅读时做不到眼到、手到和心到,因而阅读也是表面功夫,无法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也没有掌握文章的写作方法,达不到阅读的效果。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的融合策略
1.适当调整阅读与写作教学的顺序
传统教学中的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经常是先让学生通读课文,然后认真讲解文章中的生字词及重点词句,最后再让学生写篇读后感等。这样的教学方法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影响了学生写作能力的发挥。为了改变现状,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可适当调整阅读与写作教学的顺序。先让学生自己阅读待讲文章,然后让学生自己写一篇对文章进行简单评析。等教师在课堂分析讲解文章时将心中的疑惑解除或印证自己想法。最后教师再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讲解,进一步理解分析进行构思,并完成作文。如在进行《景阳冈》这篇文章的教学前,教师可先让学生自己快速浏览一遍课文,并写出自己阅读后的真实感受。教师在讲解文章时再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阅读,认真体会文章所传达的信息。讲解完文章后,教师可再让学生结合分析评改自己所写的读后感。通过读写相融的方法促进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升。
2.感悟教材寻找情感节点
感悟教材,寻找情感节点,以读促写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最有效的方式。教材中文章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编入其中的,教材是教师进行阅读和写作教学的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的航向。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时要重视教材,合理应用教材,以此为契机将阅读与写作融合起来,以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提升。如在教学《北京的春节》这篇文章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自己阅读文本,边阅读边联想自己家乡的春节与北京的春节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及不同之处。然后让学生仿照文中的写法写一段有关自己家乡春节,通过仿写有效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
3.读写融合相互促进
阅读与写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较大的比重,阅读与写作是相互独立而又相互依存的关系。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时要将两者联系起来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相融,相互促进。如在进行丰子恺的《手指》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文章并分析文章的结构与修辞手法,感悟语言的魅力,为学生的写作提供思路和素材。写作是对学生阅读后的检验与升华,而写作也会促进学生去主动阅读。学生在写作时可将所学的修辞手段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以作文的形式呈现出来。在学生写作完成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互评,让学生通过评改明确自己在写作中的不足之处,达到以写促读的目的。
4.巧用教材中的“阅读链接”
语文教材是语文学习的课程资源之一,许多老师重视教材中课文的学习和指导,却忽略了教材中一些固有的课程资源,如部分课文后的“阅读链接”。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其实,“阅读链接”就是非常好的课程资源。倘若在教学实践中能巧妙地利用好这一资源,我们的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祖父的园子》一课的课后安排了萧红的《呼兰河传》结尾部分,通过朗读可以发现“阅读链接”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与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原本依恋、热爱的事物消失了,原本鲜活、自由的事物萧条了。学生就会产生疑问:为什么我们看来满是快乐、自由的故事,小说的结尾却说“并没有什么优美的故事”?文中描写的各种景物中蕴含的只是简单的喜悦吗?叙述园子中的各种活动,仅仅是在表达“我”对祖父的依恋和热爱吗?带着这些问题,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便会初步感受到美好与伤感交织的深刻意味,从而激发了学生课外去阅读《呼兰河传》全文或萧红的其他作品。通过阅读学生体会到了作者简单、质朴、真实,且不失意味的写作风格,也真正明白了写出真情实感才是好文章。
阅读与写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密不可分相互依存的。阅读可为学生的写作提供素材,而写作则是对学生阅读的检验与升华。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可将阅读与写作融合起来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