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江县庆云镇中心幼儿园 杨兴培
当今时代,学前教育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幼儿园的教育不仅仅是教授幼儿学会基本的生活自理常识,更多的是要培养幼儿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体育教育作为“五育”中主要教育内容,因此在学前教育的主要场所——幼儿园中需要结合幼儿身体发育情况开展一定程度的体育教学,篮球作为一种受众群体广泛的体育运动,幼儿的身体发育和肢体协调地培养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本文从幼儿园开展篮球运动教学的科学性、合理性入手,研究分析幼儿园该如何开展正确的篮球教学。
幼儿园开展多元化的实践活动是培养幼儿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根本,因此幼儿园应该利用多元化的体育活动来提升幼儿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促进幼儿创新思维、团队协作能力、抗压能力的发展。所以幼儿园体育教师应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借助趣味化情境的构建,依据幼儿的身体发育情况设计科学化的训练计划,以达成提升幼儿身体素质和品质素养共同提升的目的。
一、运用趣味情境教学,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为了引导幼儿更加地积极主动参与到篮球运动的相关学习中,幼儿园的体育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以培养幼儿的兴趣为前提,采取策略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到篮球教学活动中,以此确保幼儿能在篮球学习中感受到篮球运动的乐趣所在,从而激发幼儿对篮球的热爱。针对幼儿的兴趣特点,体育教师可以通过趣味情境的创设,如游戏活动、角色扮演活动等等,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对篮球学习的热情。例如体育教师在开展篮球教学时候,可以将“动物角色扮演”融入篮球教学中,体育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在教学活动开始前,幼儿可以依据自己的喜好将自己扮成自己喜欢的小动物,与体育教师共同来一场趣味的“森林小动物篮球赛”,用幼儿最感兴趣的小动物激发幼儿心中对篮球喜爱之情。借助趣味情境的构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幼儿的学习难度,同时也让幼儿在运动学习中发现篮球运动的价值。
二、科学开展篮球教学活动,提升幼儿的专业能力
对于学前教育阶段的幼儿来说,篮球运动具有一定的专业性,且运动量比较大,也具备一定的危险性。篮球运动需要在专业体育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篮球技术和运球等战术的学习,由于幼儿年龄的原因,体力运动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在学习篮球运动时,一些具有一定难度动作会造成幼儿一种学习负担,身体条件的限制也会造成幼儿在练习一些动作表现出肢体不协调、不精准的问题,容易造成幼儿丧失学习篮球的自信心。因此幼儿体育教师需要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才能提升幼儿的运动能力。例如幼儿体育教师在教授幼儿投篮动作的时候,教师需要依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学习特点进行篮球运动教学计划的设计。同时体育教师需要站在幼儿的角度上进行动作的讲解。如进行投球的动作需要练习者双手将球举过头顶,然后用力投向前上方的篮球筐。幼儿群体的身体发育不一样,有的幼儿不会使用腰部力量,有的幼儿不会弹跳,有的幼儿的手臂弯曲程度不规范等问题。这就需要幼儿体育教师设计出符合幼儿投球的科学化教学办法,依据幼儿的身体发育特点,将动作简化、分解,让幼儿在短时间能快速地掌握投球的正确办法。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只有进行趣味化教学情境的融入,学前教育阶段的体育运动学习才能被幼儿所接受,才能取得有效的教学成果。兴趣是幼儿园时期幼儿的最大心理特点。因此在幼儿园阶段进行篮球运动教学,需要教师依据幼儿的实际发育程度和心理特点设计科学有效且多元化的教学策略,防止幼儿因动作要领不规范或者不到位的原因,降低幼儿的学习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