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伍 丽 杨德志 杨 湘
普通人创业不容易,特殊人群创业岂不是难上加难?在天柱县凤城街道福寨村,有一对同时失去听力和说话能力的夫妻不仅创业成功,还帮助了一些像他们一样的特殊人群。
日前,笔者一行驱车前往福寨村,走进聋哑夫妻杨长江、祝钰的养殖场。映入眼帘的是群山环绕,绿树成荫,溪水潺潺,干净整洁的圈舍内牛羊成群,猪儿膘肥体壮。
见到杨长江时,他正准备喂猪。砍菜、拌料、喂食……他“无声”地做着每一件事,动作麻利,浑然不觉有人靠近。他父亲拍了拍他的肩膀,他才发现我们的到来,腼腆地朝我们笑一笑,便继续他的工作。
“长江很聪明,也很勤快。但遗憾的是他听不见,也不会说话。”看着杨长江忙碌的背影,杨长江父亲杨泽佩的目光变得悠远。
1997年3月,杨长江与双胞胎姐姐出生了。从小,杨长江就非常聪颖可爱,一岁多便什么都会说。可在他一岁八个月的时候,一场疾病却夺去了他的听力,久而久之,他的声带僵硬最终导致不会说话。全家陷入了无尽的悲痛之中。
生活无情,却还得努力前行。杨长江的父母赴浙江务工,为了方便照顾,一直把杨长江姐弟三人带在身边。到杨长江七岁的时候,父母将他送到普通学校学习。由于身体上的缺陷,那时没人愿意和他玩,鄙视和嘲笑让他变得很敏感和孤僻。学习上,听不见也不会说,更是让他备感吃力。
慢慢地,杨长江渴望到一个能有人与自己交流的环境中生活。8岁那年秋天,他如愿被父亲送到浙江省乐清市聋哑学校。
进入聋哑学校的杨长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份快乐,随着结交的朋友越来越多,他的性格也变得越来越开朗。在学校里,他从最简单的知识学起,语文、数学、画画、手语……他的学习能力很强,尤其是数学。通过努力学习,杨长江顺利考入了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在那里,他认识了现在的妻子祝钰。
“因为一直有家人和老师同学的关爱,所以我并不觉得自己与普通人有太大的不同。直到上高中、上大学,需要与外界有更多交流的时候,我才感受到自己作为特殊人群的那份无奈与心酸。特别是大学实习那段时间,工作中与他人的交流真是太难了!”杨长江用微信聊天的方式向笔者讲述了他的心路历程。他说,正是因为自己步入社会,感受到那份不容易和辛酸后,才萌发了想要自己创业,帮助更多“不一样”的人的想法。
2020年,在父母的支持下,杨长江带着祝钰回到家乡天柱县凤城街道福寨村,注册成立了天柱县润牧生态养殖场。从最先的30多头猪、70头羊、7头牛,发展到现在存栏140多头猪、180多头羊、17头牛,杨长江一家人付出了很大的努力。
“他们最大的困难就是听不见也不会说,所以需要我们的帮助。养殖场主要事务是他们两个做,喂猪、清扫圈舍、防疫、消毒、打猪菜等等,他们每天都忙个不停,我就负责放牛放羊,他妈妈负责种菜。”杨泽佩告诉笔者,现在养殖场的事务已经逐渐步入轨道,因为他们的猪是喂食苞谷、稻谷、蔬菜,牛羊也是放养,肉质都很好,所以很受附近群众的欢迎,现在每年的毛收入能达到50万元。
杨长江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他也坚守着自己创业的初衷,依托自己的养殖产业,为村内1名残障人士解决就业问题,同时通过垫资的方式帮助村里8名残障人士耕种玉米、水稻、蔬菜等农作物,之后再向他们回收用到养殖上,让他们不花钱就能赚取农作物收益。
“我小时候得了小儿麻痹症,导致后来行动不太方便,长江聘请我到养殖场干些轻活,让我每个月都有一些收入,我很感谢他。”对于杨长江提供的就业机会,村民杨泽禄心存感激。
此外,杨长江夫妇还特别热心村内公益事业,目前为村里基础设施建设捐款3000余元。
“我们也想尽自己的力量帮助一些像我们一样特殊的人,为社会尽一份力。我们以后还要继续用自己的双手,拥抱更美好的明天。”采访结束时,杨长江夫妇微笑着用手语表达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