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麻江县谷硐中学 蔡永群
材料分析题是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一种常见题型,它能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材料分析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等。虽然在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材料分析题对学生来讲还有很大的难度,但只要学生能运用正确的解题方法去解题就能取得好的成绩。
一、初中学生在解答道德与法治材料分析题时常见问题分析
(一)照搬照抄所给材料
一些学生由于道德与法治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牢固,在解答材料分析题时,认为只要照抄试题材料内容就能得分。 但是一旦遇到图形类或者表格类的材料分析题时,则不知道该从何处下手。
(二)脱离材料进行答题
道德与法治材料分析题常见的提问方式是“请结合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这其实就已经告知了学生要以材料为中心。但是很多学生在解答材料分析题时,往往脱离试题材料,没有将知识与材料联系起来。
(三)答案表述缺乏逻辑性
道德与法治材料分析题是一种典型的主观题,这就要求学生要具备一定的语言组织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但是,从初中学生的答题情况来看,很多学生明显语言表达能力欠缺,逻辑思维能力不足,解题的过程中存在“东拼西凑”的现象,所给出的答案不严谨。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材料分析题解题策略
(一)提取材料关键信息,找准中心定位
“读——审——找”是解答材料分析题型的基本方法,好的解题方法是成功的一半。 解答材料分析题,首先, 要做到认真阅读材料,找到相关信息,找准“题眼”(中心词、关键词、关键句);其次,要做好教材知识回归,找准依据;再次, 要准确审清问题,理清思路;最后,要做到答案规范,紧扣要点。
这就要求学生在阅读材料之后,首先要在脑海中构建一些问题,即“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事情,说明了什么问题”“上述材料中说明的现象,要自己回答什么问题”等。通常,学生只有带着问题去思考,才能够启动思维运转。而材料中的事情和问题都会以重要词语和次要词语来体现,其中的联系就需要学生掌握文字结构与表现形式,最后要弄清作者的思想,乃至探求其出题的目的。
例如材料:2018 年 10 月 23 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大桥全长 55 公里,经过15年的设计,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被英国《卫报》评为“世界新七大奇观之一”……申请 400 多项新专利,使大桥创造了 7 项世界之最……突破了精密的遥控、测绘和超算等一系列高技术,打破国外的技术垄断,让隧管在海底实现精准对接……
学生阅读完上述材料,就必须抓住“自主研发,掌握核心的信念”与“自强不息,坚持不懈的精神” 这两条关键线索。因为这既是重要词语,也是作者主要想表达的思想。这也就是找准材料中心定位的表现。
(二)夯实知识基础,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
对初中学生来讲,教材是其获取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第一途径。 学生只有熟练掌握教材中的知识,才能在解答材料分析题时准确找出理论依据,得出答案。
例如材料: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国脱贫攻坚取得了全面胜利,顺利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但是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我们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前进! 我们为什么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本题侧重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本材料只是起一个引子的作用,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时政。解答本题时,学生一是可以从党的性质、我国人民的地位、发展的根本目的、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等方面阐述;二是可以联系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大政方针,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有助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等论述。 这些内容都是教材中的重要知识点,学生只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了这些知识,就能把答案论述得有条有理。
(三)深度解读材料,全面提取信息
为了更全面地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一些道德与法治材料分析题通常选取信息量大、知识面广、隐含信息丰富的材料。对于这样的材料,在通读材料后要注意通过核心语句提炼材料主旨,并与课本所学内容相结合,有效把握答题范围。
例如,小到瓜皮纸屑,大到砖石碎料,一个个从天而降的“炸弹”不仅破坏环境,更是一大安全隐患,因高空抛物或者坠物造成的人身、车辆伤害事例也屡见报端。 高空抛物为何屡禁不止? 如何才能根治这个“悬在城市上空的痛”? 对此,刑法及时回应了社会关切。 刑法修正案(十一)新增了以下内容:从建筑物或者其他高空抛掷物品,情节严重的,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有前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为什么要把惩治高空抛物写入刑法?
本题以高空抛物作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时可通过对材料信息的全面提取、解读,形成完整的答案。 在答题时,从材料的第一句话中可以得出高空抛物的危害,如破坏环境、存在安全隐患。其中,安全隐患又包括危害人身安全隐患与危害财产安全隐患。由此,可以得出把惩治高空抛物写入刑法有助于制裁违法犯罪、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维护人们的生命安全与财产安全等。
(四)结合时政热点,注重知识的外延性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内容广泛的学科,所涉及内容与国家的热点事件联系紧密。因此在解答材料分析题时,一定要注意知识的外延性,把答案与时政热点联系起来论述。
例如, 以“遵守社会规则”一课为例:以“规则与自由的关系”等内容来引入材料的话题。“社会规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并非随心所欲,它受到道德、法律、纪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通过以上论述,谈谈个人看法。
这则材料其实就是旨在让学生明辨规则与自由的关系,掌握上述一般理论,就可以举出特殊例子来佐证理论。例如,当前全球“新冠疫情”严峻, 学生通过对比中国规则与秩序下“抗疫”的成果,以及某些西方国家所谓“自由民主”下的“抗疫”成果来写自己的看法,列举出行佩戴口罩,扫二维健康码,配合政府防疫检查等方式来遵守规则,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及周围人的健康与安全。这道试题不仅需要学生结合材料回答问题,还需要学生关注国家的方针、政策等结合起来进行论述,才能体现严密的逻辑关系。
总之,解答材料分析题要正确定位命题人的命题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与材料内容进行解题。无论是什么类型材料,都需要紧密联系所给材料,根据解题规律找准材料中心思想,从而提高解答材料分析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