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庭江
家有良田万顷,不如薄艺在身。为让群众掌握一技之长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大力开展本土人才、返乡青年、农村劳动力等群体的免费技能培训,不断加强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弥补发展“短板”,使“长板”更长。但,随着免费技能培训项目的增多,一些地方参训学员日益出现精神萎靡、心灵疲惫的现象,致使技能“培训”变“陪训”,失去了培训的最初意义。
以群众意愿为着力点,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技能培训。要始终把群众的意愿作为技能培训的关键点,把群众的满意度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入村入户走访调研、座谈等形式,精准滴灌,广泛收集群众希望开展的技能培训工种数据,合理制定培训计划,按照调查数据显示的群众意愿,组织开展多元化、多内容、多形式的综合培训方式,以“增强知识储备、强化技能水平”为目标,通过“现场体验+经验交流+系统学习+实地操作”的培训形式,搭建多元化培训平台,推动参训学员“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
要杜绝技能“培训”变“陪训”。一些地方为完成年初培训任务,大规模找人拼凑培训班,甚至出现一人多班或代班的现象,层层注水,最后水到渠成,硬生生把“培训”变成了“陪训”,致使技能培训走了样、变了味。为此,避免“培训”变“陪训”,各级培训主管部门要根据各类群体特点和不同需求,精心设计课程,精准调训对象,强化用户黏性,防止技能培训“任务化”“形式化”“套路化”,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做什么悟什么”的原则,开展“点餐式”授课,为参训学员提供精准培训,让参训学员真正学有所成、学有所用、学有所为。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技能培训要取得实效,就要完善技能培训考核评价机制,科学设定培训任务,科学评估培训成效,强化培训效果,通过优秀学员评选、专题考试、学员回访等方式,让参训学员能够坐下来、学进去、有收获,不断激发其学习热情和增强技能本领,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