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寨县羊甲片区中心幼儿园 杨昌玲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要严格按照教育规律,并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来开展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但是农村幼儿教育普遍存在向小学化方向发展,过度注重知识的教学,而忽视了幼儿兴趣爱好的培养,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
一、农村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分析
从学习内容方面看,幼儿教师大多数都是按照家长的意愿对教学活动进行调整,且教育方向主要是让幼儿掌握学科知识,为进入小学做好充足准备,因此将拼音、算术等学科知识教学作为基本教学内容,忽略了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从教学管理方面看,为了遵循幼儿生理与心理发展规律,需要给幼儿充足的活动时间和空间,但是由于农村活动条件有限,存在诸多的不安全因素,因此需要对幼儿进行统一管理,而此种行为也是与小学集体管理形式相同,难以在教育中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从教学组织形式方面看,对于幼儿教育来说,需要以游戏教学为主,但是在农村环境下由于受到多种条件的限制,幼儿教学组织形式大多都是集体活动,不能激发幼儿知识学习的热情,促使幼儿被动地接受知识;从教学评价方面看,农村教师由于自身专业性较差,对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不了解,所以一般情况下会将幼儿的学习成绩作为评价标准,忽视了对幼儿行为习惯、能力及情感认知等方面的有效培养,推进了幼儿教育向小学化倾向的发展进程。
二、应对农村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策略
1.积极转变教育观念,不断改善教学条件
在农村幼儿教育过程中,想要避免其向小学化方向发展,不仅需要教师积极转变教育理念,同时还要促使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念。首先,幼儿教师必须要对幼儿的身心健康规律进行正确认识,同时还要依据其年龄、性格等特点,开展针对性的游戏教育活动,并将其作为基本的教育内容,家长与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保持统一状态,充分发挥幼儿阶段的天性,避免出现小学化倾向。除此之外,办园条件的限制也是导致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为了能够满足幼儿教育活动需求,需要在原有基础上加大各种资源的投入力度,在配备完善的设施设备的基础上,还要加强教师资源的投入,通过专业培训来提高原有教师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2.深化幼儿教育认知,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在农村幼儿教育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明确幼儿的主体地位,以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为依据制定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游戏活动,充分发挥自身引导和辅助作用,帮助幼儿在游戏中获取更多知识,同时还能培养幼儿的探索力、创造力和想象力等各种能力。幼儿教师还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积极主动地参加教育培训,严格按照“请进来,走出去”的教育形式,加强对农村幼儿教师的理论培训,应用有效手段鼓励教师实现继续教育,不断提升幼儿教师的理论知识水平。还要注重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针对教育游戏内容进行专业技能的学习,确保其能够掌握多种教学技能,满足幼儿发展的实际需求,进一步提高自身教学的专业水平。
3.加强幼儿管理工作,实现幼小双向互动
在切实做好幼儿活动教育后,还要加强对幼儿园各项工作的管理,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来对实际活动开展起到一定的规范作用。当农村幼儿教育出现小学化倾向时,也可能是由于幼儿管理不到位导致的,因此必须要做好对教师各项管理,确保教师的教育内容和行为具有良好的规范性和标准性。以幼儿园在进行教师招聘时,必须要严格按照事业单位的用人标准,以相关制度规定为基准进行人才选拔,确保聘用教师都具备教师资格证。构建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不断提高幼儿园的规范标准,将游戏活动贯穿到教育教学中,同时还要强化监督考评工作,通过有效手段促使家长、社会等对幼儿园进行实时监督,从根本上加强幼儿教育的监督评估建设,有利于对办学质量起到一定保证作用。
综上所述,在农村幼儿教育中,加大对幼儿教学模式和方法的重视力度,是满足现代化幼儿教育的发展趋势,同时也是避免出现小学化倾向,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重要途径。因此,农村教师必须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让幼儿拥有快乐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