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5月29日

构建大交通格局 为乡村振兴赋能

—— 黄平县倾力支持“贵黄高速”公路建设纪实

○ 通讯员 吴忠寿 龙柳坛 杨光明

5月31日,承载着39.8万黄平县人民期盼与梦想的贵阳至黄平高速公路(简称贵黄高速)将正式通车。

从这一天起,黄平终于有了直通省会贵阳的高速公路,实现了一个半小时内高速直通州府凯里和省会贵阳的目标,大交通时代向黄平走来,黄平县开放开发的脚步更加愈发欢快。

群山吟唱,绿水飞歌。贵黄高速公路犹如一道长虹,在重重大山中一路向南。

贵黄高速总里程120.6公里、设计时速100公里/小时,全线设置冯家庄(枢纽)、醒狮、谷龙、洗马河、贵定、仙桥、福泉西、龙潭(枢纽)、陆坪、上塘、旧州、罗朗(枢纽)12处互通立交桥,总投资221.7亿元。

克服困难 奋力推进

贵黄高速通车了。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为这条高速公路作出贡献的技术人员、建设者、沿线群众和当地干部,正是因为他们的无私奉献和默默付出,才铸就了今天的这条幸福大道。

“山一程,水一程,更向福泉那边行。风一更,雪一更,风消雪住见古城。”这是2019年除夕,贵黄高速公路12标段项目经理兰治忠,站在施工路段山顶,鸟瞰旧州古镇、遥思家乡仿写的一段词。从2019年9月进场两年多时间里,兰治忠和12标段项目部党支部书记杜海滨从未离开黄平一步,99%的时间都是和工友们战斗在黄平工地。他说,民工多的时候多达400余人,少也有20—30人,累计支付民工费用超过亿元。

“贵黄高速第12标是进我们黄平的首个项目,我们必须把它当作样板打造!”技术员王周涛向员工发出号召。

参加贵高速公路的工程技术员来自甘肃、湖南、湖北、重庆、内蒙古、山东等全国各地,他们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春去秋来,历经1800多个日日夜夜,他们在这块崇山峻岭之地上,挥洒激情与汗水,奉献青春与智慧,在省城贵阳与黄平之间建成了一条安全、壮美的高速通途,在秀美的贵州大地上为各族人民群众铸就了一条发展致富奔小康的腾飞之路。

同心协力 身先士卒

高速公路建设之初,指挥部的同志会同沿途乡镇村组镇干部,一户户做工作、一家家丈量、一块地一块地登记、一件事一件事协调,用3个月时间完成80栋房子、660所坟墓征地拆迁,各类补偿款兑现发放1.8亿元。

县电力公司召开了高速公路电力保障服务工作誓师大会,成立党员突击队,提供电力供应、线路维护保障,为给旧州给山隧道施工方提供10KV专用电力,工作组连续奋战20多天,架通全长4公里的专线。

“时间紧,任务急,施工难度大。如不及时架设电杆和电线,势必会影响高速公路建设。”负责旧州镇给山隧道大桥专线架设工作的黄平电力公司负责人说。

建设期间,黄平县四大班子领导多次深入贵黄高速公路建设一线调研,要求各部门、各级党员、干部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不讲条件,不谈困难,以上率下,冲锋在前,为贵黄高速公路早日建成通车作出应有的贡献。

高速路通 产业兴旺

高速公路建设,铺的是路,树的是碑,连接的是心,通达的是福。

贵黄高速公路黄平县境内全长27.3公里,途经上塘、旧州、新州3个镇12个村,沿线农村“出行难”成为历史,高速的开通为沿线农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新州镇太翁村党支部书记谭季平说:“高速通了,啥都成!这几年太翁村产业发展特别的快,已经种植花卉300多亩,高速通车后,花费一个半小时就可送到贵阳。”

“路通了,我们修房建屋不再是人背马驮,自己种植的农副产品销路也打开了……”上塘镇政法委员王和文说。上塘镇乌梅河、翁卡、桂花、大坪、木江村全长5公里,老百姓沿路种植的2000多亩的李子和桃子及3000余亩辣椒、年出栏2万只土鸡等系列农产品,再也不用为卖不出去而犯愁,这条路惠及5个村民小组3500人的出行,也让他们获得了满满的幸福感。

以民为本,福荫百姓。黄平县紧紧抓住中央、省、州综合交通发展机遇,积极投身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当中,交通运输综合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区域内外各项公路建设提速发展,实现了由弱到强、由慢到快,进而实现跨越式发展。四通八达、内畅外联的交通框架,犹如健壮的骨骼,撑起了黄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一片蓝天。

--> 2022-05-29 —— 黄平县倾力支持“贵黄高速”公路建设纪实 1 1 黔东南日报 c188374.html 1 构建大交通格局 为乡村振兴赋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