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5月29日

对比色在黄平泥哨彩绘工艺中的运用

○ 黄平县旧州镇中心小学 陈文忠

色彩是艺术表达的重要形式之一,最能突显作品的思想情感。色彩不仅能影响人的神经和情绪,还能充分表达人们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意识。色彩的表达对艺术的表现有着装饰和陪衬的作用,尤其是对比色的灵活运用。对比色指色与色之间相互的关系,特别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比色并列所产生的效果。通常色彩的对比包括色相对比、纯度对比、明度对比和冷暖对比等。对比色双方能各自增强色彩的明度和色彩的力量,带给人的视觉冲击力是非常强烈的。同时,对比色彩的搭配也是非常夺目和漂亮的。

黄平泥哨独特的艺术魅力主要表现在它的造型千变万化和色彩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上。笔者研究发现,苗族艺人在进行泥哨彩绘用色创作时借鉴了黄平苗族服饰的色彩用法黄平泥哨创始人吴国清曾经这样对人们解释说自己泥哨的用色方法:“我们苗族人喜欢在衣服上用黑色,在黑色上搭配什么颜色都好看。”从他的泥哨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他在给泥哨画眼睛时大都把黑眼珠留出来,在大黑眼珠外画一圈白色,再在白色外画半圈或一圈红色,这种黑与白再加红是黄平泥哨最常用的用色方法,既使颜色对比强烈又使泥哨富有生命力。此外,在泥哨脚部也常用白色点来进行装饰。泥哨的身上特别是印在泥哨身上的印纹,艺人常用冷暖色两种对比颜色进行装饰,有时泥哨印纹会用红色和黄色两种纯度很高的颜色进行对比,那么在泥哨身体的其他部位,艺人往往会用到绿色或蓝色进行搭配,使得泥哨色彩保持对比强烈、艳丽。艺人们的这种用色习惯来源于黄平苗族人在生活中对颜色的独特感受。后来的泥哨传承人在进行泥哨着色时沿用了这一种方法,即采用重彩浓绘,色彩注重对比色的运用。黄平泥哨彩绘工艺保持了黑与白、红与绿、黄与紫等对比色的运用,在增强作品表现力的同时使人感到审美愉悦。不仅使画面层次更为丰富,更突出作品主题,也更符合现代的审美观。

黄平泥哨彩绘工艺品中的色彩主要以当地少数民族长期的色彩经验,通过民族工艺品的形式表达出来。在黄平泥哨彩绘工艺绘制的过程中,常选择纯度较高的三原色(红、黄、蓝),并且不掺杂白色或黑色调和,使得它的色彩纯度非常高。它的色彩运用跟人们的情感一样,多种多样,丰富多彩,总能带给人们出乎意料的效果。黄平泥哨彩绘工艺品的整体色调和纹样与我们当地的苗族服饰的色彩搭配和纹样风格都十分相似,属于地道的黄平苗族民间色调。我们观察黄平苗族传统服饰,主要以黑色为底色,用各种颜色做成各种的刺绣纹样,这些刺绣纹样往往很抽象,纹样小而精致,纹样局部总保持着对比色的运用。通过对纹样的巧妙布局与对比色的灵活运用,使得苗族服饰上的纹样色彩层次分明且精美耐看。

黄平泥哨彩绘工艺品配色中,对比色的运用突出一种主色调,如它主要以黑色为底,其他色彩搭配其中。这也体现了我们中国画绘画施色的原则“五彩施彰,必有主色,而他色附之”。当色彩的纯度降到最低的时候也就失去了色相,变成了无彩色,即:黑色、白色和灰色。但在明度对比的过程中,黑色与白色的对比恰恰最为强烈。科学家曾对人眼睛的视敏度作过测试,其结果表明人们的眼睛对黑色与白色对比的敏锐度往往都要高于其他色彩之间的对比。对比色又称补色,小面积使用对比色能增强人们的视觉冲击力,如“万绿丛中一点红”正是缩小了红色部分的面积,分清了主次,使得色彩之间相互映衬显得更加相得益彰。但大面积的对比反而会给人一种审美疲劳感。所以,只要我们将对比色的面积比例有意分配不均,就能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黄平泥哨彩绘工艺品中的对比色的渲染结合了民间艺术,在保留传统地方民族色彩的基础上又能标新立异,这充分体现了民族文化中对对比色运用的色彩价值。

民间艺术是纯粹的,民间色彩的人文底蕴更是深厚。黄平泥哨彩绘工艺品是当地劳动人民物质文化和精神文明的结晶,我们的民族工艺品与色彩的完美结合,正是民族文化传播最显性的表现。

--> 2022-05-29 1 1 黔东南日报 c188392.html 1 对比色在黄平泥哨彩绘工艺中的运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