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5月29日

加强中学语文语法教学势在必行

○ 黎平县第三中学 罗承诚

淡化语法导致了许多高中生语法基础薄弱,而高中语文教材本身则基本不直接涉及语法,是否在教学中结合语法知识完全由教师掌握。高中语文语法教学基本处在一种无序状态。许多高中生连一些简单的语法现象都不能解释,语法水平低,理解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都受到影响,从而阻碍了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提高中学生实际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加强与强化语法教学势在必行。

在语文新课程理念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形势下,我们应该如何认识语文知识的地位,语文知识的讲授应该如何进行才是正确的?

目前,初中语文语法知识的教学几乎到了“归零”的地步,这是一个不可小视的可怕现象。关于语法,《现代汉语词典》上这样解释:“语法,语言的结构方式,包括词的构成和变化、短语和句子的组织。”黄伯荣、廖序东所编的《现代汉语》中是这样界定的:“语法是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语法学分词法和句法两个部分,词法的研究范围包括词的构成、词形变化(形态)和词类。句法的研究范围是短语、句子的结构规律和类型。”⑴ 可见,语法所包含的规律是很广的。包括词怎样组合成短语,词或短语怎样构成各种句子,单句又以什么关系、什么方式构成复句,等等。换言之,语法就是语言表达的规则。“任何语言中,语言规则决定着如何组织语言来准确表达意义。”⑵可以说,只有掌握这些规则,才有可能使用得体的语言形式表达自己的意思。从这个意义上讲,掌握语法规则是学习语言非常重要的因素。

淡化语法不是不要语法,可有些初中老师对语法淡化到不要语法的程度,以至于学生在语法这一块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加之初中语文语法知识的教学与高中语文语法知识的教学缺乏有机衔接,学生升入高中后很难融入高中语文的学习,给高中语文语法教学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

事实上语法能力渗透在高考中的特征十分明显,不仅有明确的考题,如病句判断、词语填空,还包括隐性题,如作文、仿写等。

首先是修改病句。这是高考必考的题型。常见的辨别病句的方法有:看句子的结构是否完整(是否缺主语、缺谓语、缺宾语);成分搭配是否恰当(主谓语搭配、动词和宾语搭配、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语序是否合理(组成句子的词语,排列先后有一定的规律);表达是否前后一致。即《考试大纲》明确规定病句检测范围:成分残缺或赘余、语序不当、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6种病句类型。其中大多属于语法毛病,必须进行语法分析才能解决。

例如,“今年麦子的收成是几年来麦子收成最好的一年。”

去掉附加成分,剩下主干来观察,“收成是一年”,显然不合情理。

对句子结构的分析后,我们不难找出句子的主干:“收成最好。”正确修改为:“今年麦子的收成是几年来最好的。”合情合理。

再如,“在建设事业迅猛发展的新形势下,对建筑材料工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于介词短语“在……下”的误用,导致句子主语残缺。可修改为:“建设事业迅猛发展的新形势,对建筑材料工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我们的学生拿到这一类的句子时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道从哪里下手。讲解起来要费很大工夫,结果收效甚微。

其次,语法知识有助于把握文言文中特殊语言现象。高中文言文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并梳理常用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和一些词的特殊用法和意义”。要想实现这一目的,必须要学生清楚把握汉语中词语的分类,才能分清文言实词、虚词及其解释和用法。要理解文言文词句的含义,读懂文章的内容,必须要有语法知识作保证。即使把大纲中规定文言实词、虚词记得滚瓜烂熟,不把它放到具体的语境中去理解,也是不能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的。其他像实词活用、省略成分、倒装句式、虚词用法等,离开语法分析则更是寸步难行了。

例如,“古之人不余欺也。”——苏轼《石钟山记》

句中代词“余”作动词“欺”的宾语,在否定句中前置了。正常语序为:“古之人不欺余也。”译为:古代的人没有欺骗我啊。

再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美”原为形容词,此处活用为意动,与“我”构成动宾结构。译为“认为我美”。“私”原为形容词,此处活用为动词,与“我”构成动宾关系,译为“偏爱我”。

又如,“项伯杀人,臣活之。”——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句中“活”根据上下文理解,对于宾语“之”来讲,有“使之……”的意思,是不及物动词活用为使动,与“之”构成动宾关系,译为“使他活”,引申为“救了他”。并非按照字面意思理解的“我活他”。

文言句式和活用是多年高考必考的内容,语文考纲将“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列入必考内容,显示了它的重要性。掌握文言句式,关键是要把握住句子内部的句子语法特点。如果学生没有一定的语法知识作基础,就很难作出正确的判断。以至于学生竟然闹出“宾语后置”的笑话,更不知道何谓主谓倒置、定语后置、介宾短语(状语)后置了。

再次,对句子扩展、压缩、变换(单句与复句,长句与短句)等都和语法有关;仿句造句和对对联等类型试题,都必须对所提供的句子进行语法分析,才能抓准题干,应对无误。现代文阅读部分的主观题,既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鉴赏能力,更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些都会用到句子成分、提取句子主干等语法知识。

对学生如何进行语法知识的讲授?笔者认为,在高一年级进行语法知识专题讲授是非常恰当的,因为这一阶段处于初高中的过渡阶段,此时进行讲授,既可以看作初中阶段语文学习的一个总结与提升,又可以为整个高中的语文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运用语法知识帮助理解课文中结构复杂的语句。高中语文教材中的选文在表现内容的复杂性、表达手法的多样性、文本文化的多元性、思想内容的隐藏性、语言运用的灵活性等方面,都是初中语文教材无法比拟的。学生要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就必须对文本中的复杂语句进行分析。

所以,新课程下语法教学不能淡化,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应加强语法知识的教学,增强学生正确使用语言的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他们口头和书面表达的能力,传承和弘扬我国汉语文化精髓,实现我们语文教学目标。

--> 2022-05-29 1 1 黔东南日报 c188393.html 1 加强中学语文语法教学势在必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