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榕江县古州镇车民小学 舒 象
在小学数学教学阶段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一些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定律的理解,是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和思维品质的重要手段,是数学教育中实现从传授知识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的真正内涵之所在。《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了有效落实这一总体目标,人教版教材编排中不但加大力度把数学思想在数与代数、量与计量等每一个知识板块中,更以新增设的单元数学广角为呈现形式,进一步集中向学生传授数学思想方法。那么,如何把握数学广角这一新生事物所呈现的全新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已成为对每一个数学工作者的挑战。下面笔者在进一步研读《数学课程标及人教版全册的实验教材》,对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进行一些梳理、解读与分析,并结合一些实践,谈一谈对提高中高年级数学广角优化解题策略的方法。
一、假设问题
假设问题方法是小学中高年级数学解题的方法之一,主要是针对一部分运用常规方法无法顺利解决的问题。但是,假设解题方法需要结合实际问题,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能够掌握问题中各个主体之间的关系,特别要是针对难题中隐藏的数量或者难度较大的问题,促使学生能够将未知量假设成为已知量,简化数量之间的关系,降低问题难度,明确问题关系,实现简化问题的目标。通过这种假设方法,能够简化问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能够让学生快速解决问题,并掌握解决技巧,从而提高解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解题能力。
二、利用分析法和综合法
1.分析法
分析法的解题思路是从应用题的问题入手,根据数量关系找出解这个问题所需要的条件。这些条件中有的可能是已知的,有的是未知的,再把未知的条件作为中间问题,找出解这个中间问题所需要的条件。这样逐步推理,直到所需要的条件都能从题目中找到为止。
2.综合法
综合法的解题思路是由已知条件出发转向问题的分析方法。其具体方法是:选择两个已知数量,提出可以解决的问题;再选择两个已知数量,又提出可以解决的问题。这样逐步推导,直到求出题目的结果为止。
3. 利用好题目的条件
为了解一道题首先要弄清楚题里给了哪些已知条件,要求解决什么问题。识别或收集条件和问题的过程,也是理解信息的过程。在低年级往往要求学生口述已知条件和问题,但是到高年级也可以教给学生用图或者表来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学生清楚地表述和表示一道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是解题的重要前提。一般地说,题里的问题和所需的已知条件都已直接给出。但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正确收集必要信息的能力,在适当年级也可适当出现信息不完全的题目。实验表明,有能力的学生看到题很快指出不需要的数据,而能力较差的学生则需要教师的帮助,有的甚至在教师的帮助下也很难找到多余的数据。经常练习对于培养学生这方面的学习能力很有帮助。
4.指导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指导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主要通过三个方面进行:其一,教师要鼓励积极探索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积极讨论和探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尝试画图等方式,让学生发现解题方法和解题思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其二,加强沟通和交流,其中包括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之间的沟通,能够让学生互相学习,通过展示自己的思路、过程等,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教师通过增进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能够适当点拨学生,启迪学生思路,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能够增强学生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最后通过构建评价机制,评价机制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通过教学评价不仅能够让教师了解学生学习以及解决问题情况,还能够反思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加以完善。而学生之间的评价能够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审视自身的解题方法,在培养学生解题能力方面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5.通过知识的迁移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系统性较强的学科,知识与知识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因此,教师要学会利用学科特点,积极引导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储备将未知问题变为已知问题,降低问题难度,提高解题速度。另外,教师还要培养学生逆向解题思维。小学阶段是学生从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的重要时期,教师要科学、合理地开发学生的抽象思维,启迪学生思维,促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其思维,将问题解决。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通过语言符号表现出来,促使学生能够直观地观察到数量之间的关系。 通过利用画图方法解题,能够充分拓展学生思维空间,辅助学生解题。另外,教师还要培养学生逆向解题思维,一部分数学问题通过正常思维,解题难度较大,但是如果通过逆向思维,能够有效地解决问题。
总之,上文所述是笔者多年来的实践经验。 因此,优化解题策略十分必要,这也是推动小学数学进步发展的重要手段和关键途径。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结合不同解题思路,利用画图、假设以及知识迁移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分析、解题,培养学生解题能力,从而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