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江县贯洞镇干团美娥小学 黄通琼
新课程标准指出了学生的学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逐渐转变为以合作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兼顾教师的讲解和点拨。合作学习是师生共同协作、共同参与、共同探究的学习方式,主要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合作的作用。下面谈谈笔者对合作学习教法的看法:
一、目前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教法存在的问题
一是合作学习只注重形式。合作的职责和目标模糊不明,致使学生不清楚自己的职责所在。二是学生参加程度不平衡。虽然合作学习能够让更多的学生加入其中,但成绩差的学生并没有单独去思索问题。三是只注重结果,忽略了过程。部分教师仅仅只关心问题解决了没有,让学生合作学习的目的就是解决问题,而关于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人,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交流情况、参与程度以及学生的智力和其他因素是否得到锻炼等都被他们忽略了。
二、笔者的数学合作学习点滴教法
(一)教师要努力提升自己讲解能力,让课堂点拨更有效。教师的讲解是合作学习的指南针,对学生合作学习的答疑解惑和学习效果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课堂思维能力,对课堂要有深入而宏观的把握和掌控,讲解问题能够深入浅出,能够让学生乐于接受而且易于接受。同时,教师在讲解时要注意对问题的有效点拨,不能直接告知答案,也不能不讲方式地一味思考。教师要注重方式和方法的传授,对问题的讲解要提纲挈领,激发学生的思维,让点拨更有效。
(二)教师要精心预设,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选择恰当的合作学习内容是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前提和关键。教师在课前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带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对象或任务。教师可在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处设计探究性、发散性、矛盾性的问题,学生在质疑问难中主动提出问题。教师要精心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依据学生的数学认知,把那些具有思考性、开放性、趣味性,必须发挥小组集体智慧的内容才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如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一课寻找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和动手操作,通过画、剪、割、补、拼等实践活动,去发现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小组交流将自己的观点、想法、收获告诉同学,同时倾听其他同学的意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讨论、争辩、互助的过程中进一步归纳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上底+下底)×高[~公式~]。
(三)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合作学习技巧。合作学习是一种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等综合能力要求较高的学习方式,想要合作学习效果达到最佳,除了在内容设计等方面做到最好之外,教师要将合作学习的技巧传授给学生。教师要让学生掌握探讨问题的思维方式、发言的时机、探讨问题的形式等技巧,让学生在合作中不仅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对组员正确的意见要能够听取,对错误的意见要能够辨别并指出,经过组内成员思维的交锋和沟通,最终得出正确、有创造性的结论,体现出合作学习的优势。
(四)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学生主体性的实现,需要其自身的主体意识发展到一定的水平,而主体意识的最终形成又是以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水平、思维能力为制约条件的。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单凭自身的学习水平难以达到理想效果,但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借助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可以产生相互影响,使他们从感性上形象地体会其自身的主体地位及其意义,以达到主体地位的感性实现“合作”必须“参与”,只有“参与”才能“互动”,参与互动越多,越积极,主体地位的感性体验越强烈,主体意识就越强,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提高参与互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