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岑融萱
今年来,岑巩县经济开发区抢抓“桥头堡”政策机遇,将服务作为推动工业经济提质增效的主抓手,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运行工作,坚持深入践行“贵人服务”理念,积极当好“店小二”,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要冲刺”的工作状态,扎实做好企业服务工作。
“精准化”服务 提升企业服务效能
完善制度建设。优化完善企业服务专员制度,形成“一名县级领导+一个部门+一个产业+一名服务专员+N户企业”的“4+N”工作模式。严格要求企业服务专员与企业“零距离”接触,更加详细、准确地掌握园区企业生产经营、疫情防控、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情况,及时收集整理企业反馈的问题建议,形成工作台账,逐一解决,逐一销号。自2021年以来,共收集整理企业反馈问题89条,解决87条,问题解决率97.7%以上,进一步增强企业到经济开发区投资的信心和决心。
培育市场主体。做好中小企业“专、精、特、新”认定工作。通过积极宣传和发动,有9家企业申报“专、精、特、新”认定,是全州申报28家的32.14%,推送到省级平台有8家。加大培育力度,梳理拟培育入规工业企业9户,目前完成1户入库。
制定奖励方案。对严格落实复工复产、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要求具有行业示范带动效应的标杆企业进行奖励,进一步调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积极性,充分释放产能。县工业发展资金奖励企业9户,奖励资金共29万元。
提高办理效率。2021年以来,共为企业提供代办业务咨询以及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食品经营许可证、项目备案、公司注册等手续48项,办结率90%以上,企业满意度得到大幅度提升。
“个性化”服务 有力满足企业融资需求
摸清企业融资需求。持续提高企业走访频次,深入了解企业生产经营、资金运转、发展规划等各方面情况,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定制化”建议。
畅通企业融资信息平台。积极推进“桥头堡”政策衔接落实,时刻关注最新金融政策变化,持续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工作对接,帮助指导企业做好融资要素保障服务,最大限度满足企业融资需求。2021年以来,帮助协调邮储银行、信用联社、贵州银行等金融机构,落实汉豪电气、湘云电气、兴隆碳素、耀鑫玻璃等15户企业融资贷款4830万元,进一步减轻了企业流动资金压力,为企业释放产能提供了有力保障。
“主动化”服务 保障企业要素需求
全力做好要素供给。坚持以重大项目为牵引,及时成立项目推进工作专班,分析梳理和认真解决制约项目建设的要素保障问题,全力以赴加快推进项目建设。
全力做好用工保障。加强与就业局、乡镇(街道)、企业等对接,采取线上线下等多种方式,做好就业引导推荐,持续做好易地搬迁社区就业送岗上门服务。2021年以来,共发布线上招聘信息19次,提供岗位13300余个;组织邀请38家企业、劳务公司等用人机构参加“春风行动”现场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1100余个,进一步保障企业用工需求。
“专业化”服务 压实企业主体责任
始终坚持把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来抓,切实将安全环保监管职责落到实处。发挥第三方机构人员和技术优势,委托聘请其作为经济开发区的“安全管家”“环保管家”,运用智慧化的管理手段,进一步提升经济开发区安全环保监管工作专业化水平,协助企业摸清自身安全环保问题,并提供专业化、系统化、精准化的解决方案,做到“有医可寻、有药可医、精准把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