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榕江县古州镇阳光小区幼儿园 王振勤
近年来,国家大力实施惠民政策,帮助生活在“一方水土难以养活一方人”的贫困山区人口搬迁到条件好的集镇生活,这一精准扶贫模式,得到了人民群众的称赞。而对移民幼儿的教育问题,也成为易地搬迁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摆在广大幼教工作者面前。面对新的生活环境,移民幼儿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接触和适应,这就需要移民家长和幼儿园积极配合,共同做好家园共育工作。
一、 易地搬迁小区幼儿园在开展家园共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家庭教育缺乏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
易地搬迁移民家庭大部分都是贫困户,移民家长文化水平偏低,家庭教育缺乏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许多家庭的父母外出务工,而把年幼的孩子留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姑姑、姨妈等人监护。他们往往侧重幼儿的安全教育和有形的知识学习,而忽视孩子心理发展、学习兴趣、 日常行为习惯、性格培养等。教育方式方法单一,对于孩子犯错,除了讲道理以外,就是警告、斥责和打骂。
(二)幼儿园对移民幼儿的家园共育指导不够
幼儿园作为幼儿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由于人力资源、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等的限制,教师无法更好地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加上家园合作内容缺少丰富性,合作的形式缺少针对性,合作实效性不强。
二、 做好易地搬迁小区幼儿园家园共育工作的策略
(一)提高教师素质,增强专业能力
由于移民小区幼儿园教育环境有限,师资力量匮乏。因此,提高幼儿教师学习意识,提升专业素质和能力,是推动家园共育的重要措施之一。在这一过程中,幼儿园作为幼儿家庭与教师之间重要的组织者和连接者,要积极承担起自身的责任,对专业素养和技能存在欠缺的教师,要组织进行专业培训,以此来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作为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正视自身能力的欠缺,积极参加专业培训,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把与家长的沟通合作当作教育工作中的重要部分,才能有效推进家园共育的整体进程。
(二)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共育指导
很多移民幼儿在搬迁之前没有在幼儿园的学习经历,来到安置区后幼儿直接就进入中班大班学习,他们连简单的行为习惯、礼貌用语都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培养。因此,幼儿园教师要从移民家庭幼儿大多数为“隔代教育”的实际出发,开展经常性的家访活动,了解幼儿的家庭结构及家庭教育情况,引导家长提高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改进不正确的教育方式方法,并根据家长的需求进行针对性的家庭教育指导,使家园共育获得成效。例如,当家里来客人时,家长要引导幼儿主动与客人打招呼,建立基本的问候和礼貌意识。同时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使幼儿明白哪些行为是被允许的,哪些行为是不被允许的,让幼儿能够对“真善美”建立起良好的认知,这样可以更好地推动幼儿社会性意识的发展。
(三)加强沟通联系,多方搭建平台
幼儿园要积极搭建幼儿与外出打工家长的沟通桥梁,要主动联系家长,介绍幼儿在园表现状况,指导家长经常利用微信、QQ、手机通讯等方式对幼儿进行情感交流和家庭教育,鼓励幼儿进步成长。同时让孩子理解自身的不得已和苦衷,这样即使父母不在身边,幼儿也能感受到父母无微不至的爱。幼儿园还可以通过召开家长会议、设立家长开放日等形式,邀请移民家长到幼儿园参加主题活动,向家长展示幼儿园优质的服务和高质量的保教水平,了解幼儿在园所学内容,使他们重视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认真审视自己在家庭教育方面的不足,从而接受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配合幼儿园共同做好幼儿的成长教育。
总而言之,幼儿教育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和未来,也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希望。幼儿园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多渠道、多方位帮助移民家长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学握科学方法,提高教育效果,共同为幼儿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氛围,才能使幼儿健康成长,也更有利于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