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平县新州镇第一小学 刘荣英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
我们曾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1.课堂上,你喜欢听课还是喜欢自己动脑?为什么?2.对于你不能解决的问题,你喜欢老师讲解还是通过同学之间讨论弄懂?78.3%的同学更喜欢自己动脑。对于不喜欢听课的原因惊人的相似:感觉听课很累,听着听着容易走神,思想开小差又会被批评。对于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有71%的同学更喜欢和同学讨论。这引起我们深深的思考:如何让少数民族地区孩子从“讲台上的学习”变为“课桌上的学习”?其核心载体是什么?我们认为从学习本质而言是个习得的过程,学习的目标不仅仅是知识掌握,每个人学习方式是有差异的,要寻找课堂学习改革的突破口。“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正好解决我们少数民族地区课堂教学存在的这些问题。
什么是“任务型课堂”呢?“任务型课堂”是指以任务形式引导学生学习的课堂,教师将整堂课的新知融入1个或几个相关联的课堂小任务中,学生在一个个“小任务”的具体指导下,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先进行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交流自己解决任务的方法。同时,教师巡视指导并搜集解决任务的方法类型,最后在全班进行展示并汇报交流。
如何设计任务?明确目标,从有训练走向有学习,目的地是哪里,任务是奔着目的地前行的。一是心备:研究教材、学生和教法。全面认真吃透教材,全面深入了解学生,科学合理选择教法。二是手备:编写教案或教学设计。前置性任务,教学任务,学习任务,评价任务。三是技备:制作课件或准备教具。下面谈谈笔者对“任务设置策略”的一些做法:
一、 设置前置任务策略
教师科学设置数个微型任务构成任务链,发放任务前置学习单,让学生在新课前有时间去完成任务,教师课前收集学生的前置任务学习单,找出学生的典型作品作为教学资源。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打电话》,前任务:想一想,算一算。青青要过生日,想通过打电话的方式邀请三位同学,如果每通知一个同学得要1分钟,怎样才能尽快通知到每一个同学?既节约了课堂教学时间,同时为新知作铺垫。
二、设置教学任务策略
一改传统课堂中师生一问一答的以对话为主线的课堂模式,课堂上弱化教师的“教”,强化学生的“学”,围绕“学说评讲练”的要求,从备教转向备学。学:根据任务自主学习,独立记录疑点、难点、重点等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及发生的问题;说:表达困惑,交流观点(组内交流,合作学习);评:成果展示,互相评价(班内交流,展示小组学习成果);讲:教师点拨,难点突破(教师对重、难点、疑点问题进行评估,展开课堂教学指导);练:巩固练习,拓展提升(精选精编题目,限时进行检测)。教师备课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将教学新知设置成一至二个板块任务,每个板块任务中又包含几个相关联的具体任务,细化学习方式。教学任务一般以课件的形式逐一呈现。教师将全班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让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形式完成各个任务,如果学生遇到问题可以互相问,或是看教材。此时,教师可以在教室里走动以帮助学生。各组选出一至四个不等学生代表依次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各组所选代表每次应该是不同的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在小组展示结束时,其他学生或教师如有疑问可以向小组代表咨询有关问题,教师作必要的小结。如教学“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教学任务1:想一想,写一写,说一说。每行有6个圆片,4行一共有多少个圆片?独立完成:1.列式解答。2.观察等式左右两边的式子,你有什么发现?小组交流:1.说一说4×6-24与6×4-24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2.准备汇报。学习任务2:想一想,算一算,说一说。学校里有5个书柜,每个书柜有4层,每层可以放25本书。学校需要购进多少本课外书才能摆满书柜?独立完成:1.列式解答。2.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小组交流:1.说一说(5×4)×25与5×(4×25)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2.准备汇报。
三、设置随堂任务策略
让学生个性化发展,就要相信学生、解放学生,课堂上放大学生的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只有基于学生的学,才可确定教师的教。学生学习的关键在思考、习得,推动思考、习得的是一些具体的任务。学习任务的设置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成败,每堂课的学习任务不是草草完事,既要考虑学生在完成一个个的小任务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又要考虑体现数学思想,还要考虑培养学生养成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同伴合作的能力,使学生享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每堂课的学习任务一般以1-2个学习任务为宜,设计学习任务单应简单、具体、可操作、探究性。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商的变化规律及简便计算》为例,学习任务1:想一想,算一算。780÷30=?学习任务2:想一想,填一填,使计算简便120÷15=(120 O )÷(15 O )。
四、设置评价任务策略
课标指出,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应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任务型课堂”中采用个体与小组结合、评与展结合,既有针对小组成员的个体评价,又有面对小组的集体评价,从集体的角度评价组员的成绩,以小组的力量促进小组每个成员主动认真完成学习任务。如组内同学的作业优秀、及时背诵课文、书写认真等都可以在小组评分表中有所体现,每周评比一次。以每个月或每个星期为一个阶段,评价每个小组一个阶段的集体学习合作成果,以集体促进个体的发展。评价最终的目的是促进学习。因此展示也是一种评价。如口头计算、列式计算等相对比较简单的题目,可以请各组能力相对较弱的4号、5号同学回答展示,相对比较难的关于课文理解的问题就叫能力较强的1号、2号回答展示,每个同学都有展示的机会。
“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在民族地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好的任务将老师推到幕后,让学生走到台前;将学习内容变得简单,将学习所得变得丰厚;从习惯的“知识本位”走向“学生本位”;从目标碎片化走向学习内容整体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