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寨县第二中学 罗 杰
在“双减”政策提出背景下,减负提质增效成了教师面临的重点课题之一。在“双减”背景下虽然人们更加关注语文、数学等学科,但是音乐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审美素养、艺术修养的学科之一,也需要做好减负提质增效工作,在落实“双减”政策要求的基础上提升初中音乐教育质量。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当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出浓厚兴趣以后,也就愿意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因此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想要落实“双减”政策,就需要从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入手,将学生带入到音乐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对生活产生热爱。首先,教师需要掌握初中生年龄特点、心理特点等,制定合理化教育计划,创新认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通过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以此来营造适合的情境,运用新故事来吸引学生。
二、展现学生主体地位
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个性发展、思维活跃的阶段,而在音乐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应当注重学生主体性,所以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从关注学生个性特点与思维能力发展特点入手,在课堂教学中展现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主动性与创造性。初中音乐教学活动中需要从挖掘音乐教育价值入手,关注学生未来发展,设计合理化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与探索中进入到音乐活动中,及时表达与交流看法,不断积累经验,在音乐学习中逐渐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感受到音乐学习的乐趣。
三、做好学科整合工作
在“双减”政策提出背景下,对音乐美育教育重视度有了明显提升,为了更好地将减负提质增效运用到初中音乐教学中,就需要从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出发,做好学科整合工作,实现减负提质增效教育目标。音乐属于听觉艺术,而学生只有产生良好的听觉体验,才能更好地进入到音乐学习活动中,才能不断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在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应当关注学生听觉体验,展现音乐教育作用。但是由于部分教师对减负提质增效存在认识不准确等问题,在教学中过度关注欣赏教学模式,甚至为了提升音乐教学新颖性而出现脱离音乐本体等问题,最终也就影响到了音乐教育效果,通过明确音乐欣赏教学目标,在做好与相关学科整合的基础上提升教学的针对性与趣味性。
四、创新音乐教学环节
为了提升初中音乐教学质量,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将听、唱、动、奏融合在一起,虽然表面上课堂教学氛围十分浓郁,但是从效果上来讲却难以实现预期目标。因此在教学中就需要从创新音乐教学环节出发,调整好教学步骤,坚持循序渐进原则,确保学生能够逐渐掌握音乐知识。如在讲述《东方之珠》时,就可以从适度放缓教学节奏入手,在剔除不必要教学环节基础上组织学生参与歌唱训练,从整体层面感知歌曲内容,解决节奏方面的问题,最后增加动作来进一步巩固歌曲,确保教学条理的清晰度,进而提升教学效果。
五、完善音乐教学语言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不仅要清楚认识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同时也要做好学生音乐基本知识技能培养等工作。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学想要实现减负提质增效,就需要在教学活动中完善教学语言,以此来提升对学生的吸引力。所以教师需要采取适合的教学语言,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知识。例如在讲述时就可以给学生播放视频,让学生在感受色彩的同时理解音乐,并使用肢体动作感受三拍子强弱变化。最后还可以选择舞蹈方面有特长的学生表演舞曲,以此来刺激学生的视觉,让学生在参与音乐学习活动中掌握圆舞曲知识,强化音乐情感,实现音乐教育目标。
六、结语
“双减”政策落实背景下想要让初中音乐减负提质增效,就需要从加大教育改革力度出发,发挥教师指导作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引入多样化教育方法,突出学生主体性,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将学生带入浓郁的音乐学习氛围中,产生积极的心态与体验,更好地掌握音乐知识。